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广西百色初三下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

    A. 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B. 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 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 2、这一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这一时期应是

    A.明治维新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冷战时期

  • 3、“冷战”后,美国为称霸全球推行的政策不包括

    A. 充当“世界领袖”   B. 发展高科技武器   C. 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D. 推行大陆政策

     

  • 4、某学习小组在进行两次世界大战的课题研究,制出以下年代尺,并解读出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二战”爆发与经济大危机有关 B.“二战”时间比“一战”长2年

    C.都通过一系列会议奠定战后格局 D.都有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 5、如下图所示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件生产分布示意图,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信息化

    D.工业化

  • 6、1948年后,一些英国人说他们得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被英国人称为“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A.经济水平高度发达 B.社会福利制度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国有化政策

  • 7、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下列关于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不正确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全民族抗战开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太平洋战争爆发

  • 8、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D.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 9、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纲领,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光辉的革命宣言。“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 10、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中共一大

    C. 秋收起义   D. 五四运动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 12、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一战”全面爆发

  • 14、下边的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 波及范围很广   B. 危机一发而不可收

    C. 股票大量抛售   D.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 1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 16、“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俄国1861年改革

  • 17、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

    C.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

    D.深圳特区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18、唐太宗赞扬某大臣道:“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之鉴形,美恶必见(现)。”被唐太宗赞扬的这位大臣是

    A. 姚崇

    B. 魏征

    C. 房玄龄

    D. 杜如晦

  • 19、下面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B.将希腊文明传到东方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促进民族融合和区域统一

  • 20、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的成立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 22、新经济政策

    (1)原因:1920年来,苏维埃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变“________”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春

    (3)内容:①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________,允许出租______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________,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______经营;

    ④实行________的工资制。

    (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______联盟,促使________稳步发展。

  • 2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__

  • 24、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是汉初的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削弱封国势力。

  • 25、“逢十纪念”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传统。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简表。(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4分)

    时间

    史实

    意义(影响)

    1905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4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1954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6、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 27、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28、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十年后的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_______》,与《北大西洋公约》针锋相对。

  • 29、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 30、内战爆发:

    导火线: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_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围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经济的繁荣,是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繁荣,请举例说明。

    (2)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全国抗战初期,重庆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全国抗战后期,重庆的经济却濒于崩溃。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为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国家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实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 32、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接受着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意大利向教会挑战)

    (1)为歇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北美向殖民者挑战)

    (2)北美人民向殖民者挑战发起的战争是什么?

    (美国向大萧条挑战)

    (3)领导美国攒脱1929一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总统是谁?他实行的新政“新”在何处?

    (26个国家向法西斯挑战)

    (4)世界反法四斯联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感悟?

  • 3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的英雄人物,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二: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到201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则跃居世界第一,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推行以全球收缩、亚太突进为特征的“亚太再平衡”(rebalancetowardstheAsia一Pacific)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以重振美国霸权。

    ——王浩《过度扩张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前景论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和目的。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