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隽逸(jùn) 蛰伏(zhé) 瞠目结舌(chēng)
B. 纶巾(guān) 分娩(miǎn) 笑容可掬(jū)
C. 滂沱(páng) 镂空(lòu) 蹑手蹑脚(niè)
D. 瞑目(míng) 堕落(duò) 黯然失色(àn)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C.“迁”在古汉语中既有“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又有“贬谪,放逐”的意思。结合诗句内容,“左迁”应该是降级贬谪的意思。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鄙人”是谦称自己,“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新一届运博会使扬州古运河的夜景显得格外美丽,让徜徉在河畔的人流连忘返。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她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去年,扬州施行了公交免费换乘制度,令广大市民欲罢不能。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燥
B.烂漫 喉咙 睫毛 响晴
C.化妆 沐浴 干涩 澄清
D.祷告 匿笑 粼粼 决别
5、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
B. 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 去年暑假,我和爸妈从西藏到新疆,从内蒙到东北,一路颠沛流离,看到了很多绝美的风景。
D.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具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一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古诗词、古谚语,与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
②是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幽雅意境和智慧情感的展示。
③它是带着中国人的天地人物间四季流转、生机勃勃的文化世界向我们袭来的。
④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所展示的,不只是一个个的数字,一个个孤立的点。
⑤它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文化感动和文化自信,也向全世界显示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风华。
⑥这很中国!
A.④③⑥①⑤②
B.①③④②⑤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①③⑤⑥④②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主要取决于同学们自身是否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和善于表达。
B. 八只狮子将眼睛投射到一群角马身上,趁机抓捕角马中的落伍者。
C. 2018年新年第三天,习近平主席以最高统帅身份在开训动员大会上向全军发布训令。
D. 在今年全市的人代会上,许多代表就完善和建立留守儿童保障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 (4)非吾所欲也(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母曰:“子安得此金?”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应该是重要角色,但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9、默写。
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韩愈《晚春》中与“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表意相似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方舱医院的歌声
(王建成)
①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
②A舱的B区和D区是江善香护士的工作场所。江善香到这里已经10多天了,每天来回奔忙,除了为病患做护理,还自发组织患者们唱歌跳舞,鼓舞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③江善香是福建省光泽县总医院内一科的主管护师,今年39岁,从事护理工作20年。她身材娇小,性格内向,要不是业务出色,或许很难引人注意。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江善香一直密切关注。2月4日,福建省卫健委组建援助湖北护理队奔赴武汉,光泽县总医院要派一名护士参战,江善香第一个报名。
④时间紧迫,她来不及回家准备行李,却在出发前,给院党支部留下一份入党申请书。然后,拎起医院为她临时准备的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往武汉的征途。
⑤江善香被任命为方舱医院病区护理组长,负责护理排班、帮助患者解决医疗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她们这个护理小组负责护理230名患者,组里14名护士分成两组,每人当班时要护理40到60名患者,工作强度非常大。打针、挂瓶、抽血、分药、铺床、打餐……同时,患者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护士们必须随时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发热情况。一旦发现病情有加重趋势,要立即转入重症医院治疗。
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许多患者心情急躁,情绪低落。他们不仅在身体上需要得到治疗,在心理上也急需疏导。一位60多岁的老年患者,家里有4个人感染,分住在不同的医院。江善香耐心地和老人沟通,解释现在的防控形势,告诉他:各地医疗专家都来支援武汉、支援湖北了,您的家人一定好起来的。老人原先每天心情忧郁,坐立不安,不肯配合治疗了。江善香和同事们多次的交谈后,犹如春风化雨润心田,老人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了。
⑦还有一位19岁的患者,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不说话。江善香和同事们就拿出他的检查报告,把指标数据一一指给他看,告诉他,他的病情正在一天一天好转,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在她们在开导下,这名年轻的患者逐渐开朗起来,话也多了,还主动帮助护理人员和身边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⑧多日护理下来,江善香发现,对于方舱医院的患者来说,调整心态是一项尤为有益的“康复活动”。患者的精神状态好了,对疾病治疗、身体康复都有明显的助益。江善香与她的同事们便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前提下,每天中午和傍晚,组织患者唱歌、做广播操、跳广场舞。她们带领患者,用适当的歌舞活动,增强体魄,改善心情,恢复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患者情绪不好,一开始比较抵触,不愿意参加,但抵不过护士们的热情相邀,又被唱起来、跳起来的快乐氛围感染着,终于一个个也都加入进来。结果,一唱一跳一出汗,还真感觉身体的不适感似乎减轻了,精神头也变好了。
⑨2月13日,人们通过媒体,看到江善香带领患者跳广场舞的画面。2月16日,光泽县领导和光泽县总医院领导通过远程视频,联系到轮班休息的江善香,向她送去遥远的祝福。光泽县总医院的护理姐妹们,手托一颗大红纸做的“红心”,在视频中对江善香说道:“我们和你在一起!善香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更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在决心书上签下名字,表示随时准备上一线……家乡传来的声音,让江善香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信心和勇气。
⑩“隔着生死的一道门,我保证不离不弃……撑起多少个黑夜,绝不让生命叫停。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这首为抗击疫情创作的歌曲《坚信爱会赢》,一直在江善香的耳边回响。此时的窗外,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江善香穿好防护服,疾步向病区走去……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老人原先每天心情忧郁,坐立不安,不肯配合治疗了。江善香和同事们多次的交谈后,犹如春风化雨润心田,老人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了。
【3】文章标题是“方舱医院的歌声”,但是全文写“歌声”的文字很少,大量的是写护师江善香在方舱医院的护理工作,标题可否改成“江善香”,说说理由。
【4】分析结尾处引用《坚信爱会赢》的歌词的作用。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金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排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曰,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威风凛凛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她点头,“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他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她已经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抓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00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
材料二: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12、自然界的阳光会带给人温暖,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也常常会带给人温暖的“阳光”般的感受,请以“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