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放在心上,不在乎,不在意。
B.“锲而不舍”的“锲”是雕刻的意思,“鲜为人知”的“鲜”是少的意思。
C.从昨天开始,一直在下雨,所以,这件事被耽搁了。这句中“从”是介词,“一直”是副词,“所以”是连词。
D.他年纪虽小,但才气已是锋芒毕露。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别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B.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地增强分子育种实验水平。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训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做了个鬼脸,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伏尔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C.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各得其所。
D. 班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随声附和,一致通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鹰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把一只野兔抓走了。
B. 只见父亲斜侮在沙发靠背上,随意地摆弄健身球,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C. 有一位邻居,总是无理硬拗到有理,见异思迁,令人头痛。
D. 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7、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
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黔之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故事。全文按照惧驴、识驴、吃驴
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过程。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8、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
(3)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4】写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
9、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观沧海》:______,洪波涌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______。
(4)《次北固山下》:_______,江春入旧年。
(5)《春》:山朗润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忧虑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咏雪》中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借江南美景表达个人身世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 《拉尼娜现象》
①2008年初,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覆盖了中国南方大片土地。这场大雪和冻雨让“拉尼娜”闻名全国。这个被称为“圣女”的魔法小姑娘将半个中国搅得一团糟。
②拉尼娜现象总是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它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有关,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得西太平洋海水流速显著增强,将海水表面的温热水体推向亚洲大陆方向,从而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低温。如果说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的话,那么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并导致气候变冷。如去年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发生的特大暴雨,当然它同时也导致了南美洲的干旱,大西洋热带地区的飓风和北美洲的罕见寒流。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③由于海洋覆盖了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能使得大气温度发生强烈的响应,而大气风应力又驱动了海洋的表层洋流运动,所以海洋和大气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
④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
⑤科学家所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拉尼娜强烈的冬天,产生暴风雪的条件简直“完美”:一方面从东路贝加尔湖和北路中亚一带南下的冷空气滞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造成低温,而此处水汽条件好,容易引起降水;另一方面,从低纬度西路而来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长江流域后刚好遇见了冷空气。于是这两对势均力敌的天兵天将在中国南方上空战得天昏地暗,大战三天,休战三天,再战三天。除非哪边来了救兵,战争才能结束。救兵还是不来,全指望“大气环流发生变化”。2月4日的立春曾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立春意味着北半球吸收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大地回暖,南下的冷空气可能会减弱,对天气产生好的影响。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可以把冷空气团想象成一个胖子,除非来一股更强的热气团,才能把这个胖子推走。这个热气团要等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才能到来,然而大气环流不会这么快就发生变化的,它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令气候专家头疼不已,它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现今的科学水平。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预测它们何时会发生,只能监测发生的征兆。专家提醒我们要尽可能了解大气状况,知道哪些地区容易发生灾害,相应调整国家重点建设中心。我们只能去适应天气,因为天气不可能来适应我们。
(节选自中国天气网,佚名)
【1】关于“拉尼娜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拉尼娜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有关。
B.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年的矫正过渡现象,它总是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C.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冷,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并导致气候变暖。
D.目前人们是无法预测拉尼娜现象何时发生的,只能监测它发生的征兆。
【2】关于“2008年初中国南方暴风雪”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由于海洋覆盖了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
B.冷空气滞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造成低温,水汽条件好,容易引起降水
C.低纬度西路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长江流域后遇见了冷空气,它们势均力敌。
D.进入2008年以来,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拉尼娜现象曾在2007年引发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区的特大暴雨。
B.海洋和大气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
C.虽然立春日大地回暖,但缺少足够强的热气团,南下的冷空气只是减弱,并未离开。
D.只要我们了解大气状况和灾害多发地区,对国家重点建设中心进行调整,就能完全不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11、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曹俊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虽然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据保守估计,其质量最多仅为电子一百万分之一。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粒子中微子最大的特点是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科学上探测也极其困难。
B.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探测到中微子,进而发现了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不守恒的现象。
C.“太阳中微子数量比理论预言少得多”的发现,被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D.文中几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事例,体现了大胆预言、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索精神。
【3】请解释“中微子振荡现象”,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1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文。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古今往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各种各样的遇见,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当我们踏进新学校会遇见新老师;进入新班级,会遇见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一些开心事或烦恼;行走在路上,会遇见一些难忘的人、事、景……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请以“遇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2)文章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被扣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