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西游记》情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流传很广,虽然后世对它的主题阐释多种多样,但小说的思想却很单一。
B.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C.《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下列文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令尊”“高见”“劳驾”等属敬辞类,而“家父”“愚兄”“寒舍”等谦辞。
C.鲁迅,字豫才,浙江周树市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②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③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④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⑤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⑥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A.⑤④③⑥②① B.⑤①④③⑥②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⑤⑥③④②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疮疤(chuāng) 校对(xiào) 微不足道(wēi)
B.惩罚(chéng) 军隅(yú)里 鲜为人知(xiǎn)
C.憎恶(zèng) 哺育(pǔ) 酣然入梦(hān)
D.取缔(dì)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òu)
5、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窍(qiào) 宿儒(sù) 脑髓(suí) 桑椹(shèn)
B.蝉蜕(tuì) 荫蔽(yīn) 一霎时(shà) 干涸(kū)
C.倜傥(tiáo) 秕谷(bǐ) 惭愧(kuì) 应和(hè)
D.争执(zhí) 晕眩(xuàn) 抽噎(yē) 须臾(yú)
7、让我们一起听漫画家谈人生,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
②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
③“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欻②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稍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蒲松龄《狼》其一)
【注释】①货:出售,卖;②欻:忽然;③蚤:同“早”;④昧爽:第二天拂晓;⑤逡巡:因有顾虑而徘徊;⑥罹: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意暇甚:
(3)瞰担上肉:
(4)缘木求鱼: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屠惧,示之以刃,稍却。
【3】你从甲文得到了哪些启示?
【4】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5)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暮江吟》)
(6)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的感叹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语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11、阅读《春》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
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lì( )。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笼.着( ) 黄晕.( ) 披着suō( ) 戴着lì( )
【2】给文中第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指出这
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作文。
新冠疫情这个幽灵还在全球肆虐。谁料今年5月它竟然“溜到”我们的家园。为了彻底阻断疫情传播,我县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让全县“静默”三天: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店铺关门、人们居家……甚至少数学校居家学习半月。在这段特殊日子里,你也许会有许多想法,也许耳闻目睹了许多或感人或新奇的事。
请以“疫情袭来的日子”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记事要完整,感情要真实,不得抄袭、套作。②书写要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