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内容,绘春的五幅画面,集中描绘春天的一景一物,有很强的感染力。
B.《散步》中,“散步”既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文章的线索。
C.《纪念白求恩》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肯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D.《猫》的作者郑振铎记叙了三只猫在“我”家的生活经历,特点是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陋室铭》和《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两篇文章都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志趣。
C.《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诱发的。
B.楚文化的辉煌成就主要取决于是否推行变法和发展经济。
C.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和横沟盖板松动。
D.我们学习古代诗词,应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4、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A. 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 女主持人说: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C. 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 女主持人说: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5、下面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C.李老师的演讲生动形象,催人奋发,同学们随声附和,都认为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岩》中,刘思扬、华子良等是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
B.《创业史》中,在土改期间被人叫作“轰炸机”的是郭振山。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梁三老汉。
C.《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以后,牵着顺出的骆驼一路逃跑。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人和车厂。
7、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一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文中我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了“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嚣,满则覆③,虚则敧,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口:“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注释】①敧: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覆:倾覆。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哪里,怎么。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敧器焉(焉:于此)
B.此盖为宥座之器(为:是)
C.孔子喟然而叹曰(而:表修饰)
D.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者:……的人)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2)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3】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
【4】选文孔子发出“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谈谈给我们的启示。
9、“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积累。
(1) ,崔九堂前几度闻。
(2)马上相逢无纸笔, 。
(3)《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语句是 , 。
(5)《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 。
(6)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无敢哗者。
(7)未几,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④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⑤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⑥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⑦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⑧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⑨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⑩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⑪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⑫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⑬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⑭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⑮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节选自郑振铎《猫》)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文中第⑧画线句子“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写写猫的心理活动。
【3】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青年修身当如玉
①“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以玉作比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管仲曾将玉的美好品质归纳为五德:“润泽宽厚,仁也;表里一致,义也;音舒声韵,智也;硬折不挠,勇也;白净无瑕,洁也。”欣逢盛世,青年修身当如玉。
②修好“仁”德,崇德向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将仁看作最高道德准则,以互存、互助、互爱之心,求得“爱人”二字;孟子又将其提升到仁政层面,描绘了一幅利民、富民、保民、爱民的理想图景。青年人修好“仁”德,就要找回传统美德,守护那些最朴素的常识,明是非,清方向,对良知报以温情和敬意,把明辨善恶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③修好“义”德,坦然平和。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正反两面强调君子不能见利忘义。青年人修好“义”德,就要处理好物质利益与道德价值、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始终坚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④修好“智”德,知行合一。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古人对“智”的深刻认知。青年人修好“智”德,就要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温度、检验知识的精度、拓展知识的深度,这样对世界的认识才能得到升华与回归,才能把握住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达到知行相长的境界。
⑤修好“勇”德,从容自信。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坚定自励。青年人修好“勇”德,就要克服浮躁之气,避免急功近利,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如玉般坚忍顽强,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闭上眼来坚持,沉下心来笃定,挺起胸来自信。
⑥修好“洁”德,洁身自好。“物洗则洁,心洗则清。”青年人修好“洁”德,就要初心不改,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修炼出“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把“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诺言擦得更加清亮。
⑦玉之五德,如水,润泽青年的心田;如光,照亮青年的修身之路!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青年应践此五德,敦品励行,笃行不怠。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⑤段还是第⑥段中?请阐明理由。
2017年,曹原在攻读博士时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堆成微妙角度,便会发生神奇的超导效应。当时,他的这一推测被无数物理学家质疑。面对质疑,曹原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勇敢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蹲守实验室,反复实验,在历经多次失败后,成功完成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全世界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
12、曾经的首钢园,现在是冬奥会举办地;曾经的磨石口,现在是网红街区。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景、物、人也有这样的新变化?在你的想象中,景、物、人还可以发生哪些新变化?现实和想象中的这些新变化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请以“美丽新世界”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