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他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B. 古时女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C. 敬称是表示尊称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 挺而走险 婉转 取缔 污秽
B.鞠躬尽瘁 至死不懈 丰绕 选聘 殷红
C.言外之意 深宵灯火 阑语 挚痛 惶恐
D.望闻问切 锲而不舍 调羹 咳嗽 烦躁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的星。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人民 做操 初五 千米 碧绿
(解说:这些词的词性依次为:名词、动词、数词、量词、形容词。)
C. 高尚 慈爱 忠诚 奋不顾身 大公无私 精益求精
(解说:这六个词都是褒义词。)
D. “快回来!”隔壁的陈奶奶大声喊着:“前面的路都被堵上了!”
(解说:这一句中的冒号使用不正确。)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污秽 取缔 颠沛流离 语无轮次
B.迟钝 告罄 天涯海角 以身作责
C.幼稚 烦燥 五脏六腑 奈人寻味
D.稠密 恳切 悲天悯人 慷慨淋漓
5、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旺相(xiàng) 撺掇(duo) 归省(xĭng) 叱咤风云(zhà) 本色当行(dāng)
B. 蓦然(mò) 屹立(yì ) 踌躇(chóu) 参差不齐(cī) 锲而不舍(qì)
C. 重荷(hè) 冗杂(róng) 热忱(chén) 忠心耿耿(gĕng) 鞠躬尽瘁(cuì)
D. 嗔视(chēn) 磐石(pán) 钦佩(qīng) 矫揉造作(jiăo) 鲜为人知(xiăn)
6、下列文学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海伦·凯勒、屠格涅夫、莫顿·亨特
B.散文:《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
C.小说:《西游记》《镜花缘》《湘行散记》
D.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8、阅读刘义庆的《为儿卖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④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⑤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⑥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陶公:陶侃,鄱阳人,早年为寻阳县吏,鄱阳孝廉范逵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将军、太尉。②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很贫穷。③髲(bì):假发。④锉(cuò):铡碎。⑤追送:跟随送行。⑥羊晫(zhuó)、顾荣:羊晫是豫章国郎中令,是陶侃的同乡,顾荣是中书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湛氏语侃曰 ②悉割半为薪 ③明旦去 ④君宜还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逵马仆甚多
A.相委而去 B.学而时习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切问而近思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又深愧其厚意
【3】翻译下列句子。
(1)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陶母这一人物形象。
9、小清对所学古诗文进行了分类整理,请你填空。
类别 | 名句 | 出处 |
诗文中有景 | 晴空一鹤排云上,(1)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 |
千里黄云白日曛,(2)_____。 | 高适《别董大》 | |
诗文中有情 | (3)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 (4)_____《夜雨寄北》 |
僵卧孤村不自哀,(5)_____。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6)_____ | (7)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 谭嗣同《潼关》 |
非淡泊无以明志,(8)_____。 | 诸葛亮《诫子书》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⑥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⑦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⑧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⑨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⑩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⑪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⑫他是宗月大师。
(有改动)
【1】本文题目是“宗月大师”,但作者在文中一直称呼他为“刘大叔”。只在最后一段点题,为什么?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
(1)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2)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3】选文第⑪段中画横线句子里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好处”分别指什么?
【4】你在“宗月大师”身上学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1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选段)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四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选段)
【1】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2】从修辞的角度分别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3】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下面的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乙)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湛秋。
B.(甲)文所描写的雨是春季的雨,(乙)文所写是雨是秋季的雨。
C.(甲)、(乙)两文时情感基调各有所侧重,(甲)文侧重欢快,(乙)文侧重恬淡、闲适。
D.(甲)、(乙)两文都是在写雨,在表达上两文也都侧重描写,都是实写。
【4】“雨”自古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结合下面的材料,探究友情真正的内涵。
(材料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
(材料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12、题目:永远的偶像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被其影响。好的偶像能起到榜样作用,给人精神上的鼓舞和奋斗的勇气。你有一直崇拜的偶像吗?
请以“永远的偶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