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革命这一惊天巨变使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新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新的矛盾”指的是( )
①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③西方工业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矛盾 ④生产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④
2、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8年1月5日报道: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报纸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该乞讨者推荐使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 生物工程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空航天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3、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先出现在下列哪一行业?
A. 采矿业 B. 运输业
C. 棉纺织业 D. 冶金业
4、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A. 资本家的贪婪 B. 生产过剩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股票突然暴跌
5、下列关于近代科学家、文学与艺术大师尊称搭配不正确的是
A.爱迪生——“发明大王”
B.托尔斯泰——“现代科学之父”
C.凡·高——“用生命作画的人”
D.贝多芬——“乐坛雄狮”
6、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7、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工厂机器轰鸣……这一情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北京条约》的签订
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日本军队制造旅顺惨案的真相
B. 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 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 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
9、《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伶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10、“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
A. 《独立宣言》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人权宣言》
D. 《法典》
11、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西爪哇省万隆市举行(如图)。此次纪念活动的时间应该是
A.1965年 B.1995年 C.2015年 D.2018年
12、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 对工业的调整
B.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 恢复和发展经济
D. 消除经济危机
13、邮票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该邮票见证了( )
A.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热情
B.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包产到户”后农业生产的盛况
14、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 )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1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97年香港回归
16、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 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下列人物属于“丝路人”的是
A.张骞
B.玄奘
C.戚继光
D.鉴真
1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苏联解体 B. 匈牙利事件 C. 东欧剧变 D. 布拉格之春
18、 1953年12月,上海某大资本家说:做老板死路一条,企业必须走“联合国道路”。语句中的“联合国道路” 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实行的
A.完全国有化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全部没收
19、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国会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是由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产生,而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参议院批准产生,总统的行政班子即内阁也是由参议院批准产生,这种制度的好处是
A.三权分立,互不干涉
B.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C.权力分散,保障公平
D.三者分享权力,平衡利益
20、戴•克来在《镜厅一巴黎和会内幕》中说到:“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 《巴黎和约》
B. 《布列斯特和约》
C. 《凡尔赛条约》
D. 《九国公约》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法律文献
(1)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美国独立后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______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______。
23、原因: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 )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及其缓慢。
24、1812年,____ 率军远征俄国,大败而归,三年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___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奴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25、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26、宋代造船业:广州、______、______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______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内容,
(1)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差异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代开通沟通东西方的最早陆上要道——
(3)隋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而开凿的工程——
(4)唐朝见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壮举——
28、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9、________描绘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歌颂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者斗争精神。
30、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⑴ 技师瓦特在18世纪80年代的发明——
⑵ 飞机的发明者——
⑶ 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清洁能源——
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32、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3、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伟大的五四运动。
(1)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多少年?反映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和运动中心是哪里?
34、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
材料二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武汉已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600家……汉口作为商业中心,是本省及内陆各省输出国内货物的集散地,内陆商业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也仍然保持着内地商业金融中心的地位。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基本转型,给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资本开办企业解除了一系列制度上的障碍……1912到1916年间的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尽管更迭频繁,但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持了政策上的连续性、稳定性……进入民国之后,“提倡实业,振兴国货之声浪,高唱入云”,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商业资本纷纷向工业投资,民族产业资本增长迅速。武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下取得的……一战期间,民族产业主要以面粉业和花纱布业的发展为龙头,且武汉的商业腹地和周边原料区域正好盛产棉花和米麦等,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1)结合所学指出,张之洞在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直接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多角度概括促进近代武汉经济发展的成因。(提示:需答对四个成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