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唐灭亡后,“五代十国”中“五代”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
A.后梁后唐
B.后唐后晋
C.后梁后周
D.后唐后汉
4、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就斐然。下列属于明朝的医学成就的是( )
A.
B.
C.
D.
6、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 B.大食 C.天竺 D.新罗
7、对下图书籍所记述史实产生的影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制 B.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C.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导致黄巢起义
8、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推断他要讲述的是
A.黄巢起义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9、“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廓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与材料中描述的生活相关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匈奴族
10、依据下侧材料判断,“闯王”是
A.陈胜 B.张献忠 C.张角 D.李自成
1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 故宫
B. 圆明园
C. 布达拉宫
D. 万里长城
12、“中华文明两个标志性的成果,一个是长城,一个是运河。”今天我们申遗,既有实际的应用作用,也有象征意义,它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实际的应用作用”主要指( )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满足了隋炀帝巡游的愿望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实现全国的统一
13、宋朝国力衰弱的原因,南宋后期的有识之士归结为“民穷”“兵弱”“财匮”三大弊政,后世的学者一致认为宋朝“武备不振”和积贫积弱。究其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实行精兵简政政策
B.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宋代分权制衡文官,机构重叠,互相牵制
D.宋代经常调换将领,致使将不专兵,兵无常帅
14、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隋文帝统一全国
B.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D.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5、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 李清照 B. 陆游 C. 辛弃疾 D. 苏轼
17、外贸所得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十三行
B.中书省
C.三司
D.市舶司
18、“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19、《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闭关锁国 B.汉化政策 C.重农政策 D.八股取士
20、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是
A.南宋统治者
B.北宋统治者
C.西夏统治者
D.金统治者
2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2、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清朝的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得发展和进步。
23、“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重要粮仓在_____和_____。
24、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_;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_________。
25、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6、南宋抗金:____统率的“岳家军”在___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27、北宋的创立时间是________,创立者是宋太祖________;北宋后期与______相约夹击辽国,该政权的创立者名为_____________。
2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9、(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30、下图人物是______
31、将下列作品和作者对应搭配。
32、根据作品,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牡丹亭》——
(2)《红楼梦》前八十回——
(3)《三国演义》——
(4)《农政全书》——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李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发?”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某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设置澎湖巡检司。
——《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开元”是指谁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
(2)根据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此治国方略的背景是什么?分析这种方略的利弊。
(3)材料三中的“成吉思汗”是指谁?“某年”是指哪一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哪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