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月夜美景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我们找不到东西吃”和“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这两句话用关联词连起来,应选( )。
A. 如果……就…… B. 因为……所以…… C. 既然……就……
3、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丞相(chéng)踌躇(zhù)推荐(jià)
B.踉跄(cāng)远眺(tiào)家禽(qíng)
C.徘徊(huái)霹雳(pīn)恶劣(lì)
D.淤泥(yū)祸患(huò)窈窕(yǎo)
4、辨字组词
梁________ 唇________ 犯________ 秋________
粱________ 辱________ 范________ 瞅________
既________ 谎________ 赔________ 密________
即________ 慌________ 陪________ 蜜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析________ 辩________ 雀________ 梁________
晰________ 辨________ 鹊________ 粱________
6、选词填空。
(1)爱抚 抚摸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 )我的头。
(2)尊重 尊敬
年轻的清洁女工,我们( )你。
(3)夸奖 夸耀 讥讽 讽刺 服气 服从
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 )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走过来,便( )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 )?”
7、填字成词,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文质( ) ( )起舞 含情( ) 神采( )
( )视无( ) 垂( )丧气 ( )步如飞 巧舌如( )
( )尔一笑 花团锦( ) ( )紫( )红 应接不( )
8、先把诗句、名言警句和歇后语补充完整,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A.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
B.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
C.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必自毙。
E._____________,——照旧(舅)
1.一个穿着时尚的小青年经常在公交车上偷钱包,据说前几天在扒一个女士的钱包时被抓住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涛涛作业本上的字写得十分潦草,老师教育他多次了,可他还是老样子。这真是“_______________”呀!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粉红的……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几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上飞瀑溅出的水片一样晶莹、一样沁人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间消失,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你如果认为是一团黑,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是烈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清晨的红霞和晴日的白云在天际上才能织成的轻纱,才可比拟的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垂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得很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到:啊,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茶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老农笑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骨朵的那股特别劲儿?”
我这才注意起山茶骨朵来,果然特别!一般的花,开春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又冒出了新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力气,开出的花能不美吗?
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①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用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______
②形容色彩鲜艳繁多。______
【2】照样子,写出几个由意思相反的字构成的词语。
大小 疏密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山茶花的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山茶花的美。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给了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________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6】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是啊( )莺儿( )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选文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用“——”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3】用“﹏﹏﹏”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4】“秉性”的意思是___,在选文中“梅花的秉性”指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打“×”。
(1)这段话表达了外祖父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
(2)这段话说明了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3)这段话说明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6】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孔________曰:“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美极了”与“糟透了”(节选)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脾气 牢骚),(诅咒 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叹 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 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画“√”。
【2】妈妈对“我”的诗的态度是 、 ,爸爸对“我”的诗的态度是 、 。
【3】“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说明了( )。(可多选)
A. 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B. 爸爸的确是认真读了“我”的诗
C. 爸爸故意挑刺好批评“我”
D. “我”等待爸爸的评价的心情很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14、阅读《童年的烤地瓜》,完成练习。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_____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抹黑取乐
【2】第③段中“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原因是( )
A.担心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
B.担心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
C.唯恐把地瓜烤焦了。
D.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
【3】阅读第④段,下面不是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是( )
A.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
B.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
C.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4】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A.在烤地瓜的过程中,每次都是雪宝负责挖坑垒窑,可见他聪明能干、认真细致。
B.第②段中“偷地瓜”的“偷”字加了双引号表示引用。
C.“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 ,还要重新开始。”说明挖坑垒窑是个功夫活儿。
D.“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也说明了烤地瓜十分香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之情。
B.作者对烤地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作者对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厌恶。
【6】简答题:下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你具体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不少于70字)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花魂(节选)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里“梅花的秉性”是指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外祖父对_________的赞誉。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
(1)这段话表达了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
(2)这段话说明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3)这段话说明老人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4】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用“√”划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在文段中的“ ”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3】这段话描写了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17、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剂型)颗粒剂(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g,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阅读上面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 作法或看法 | 对错(打“√”或“×”) | 说明理由 |
1 | 9岁的王智食欲低下,腹胀腹痛。家里刚好有“醒脾开胃冲剂”,妈妈给他服用了1袋。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 | 奶奶不让有糖尿病的爷爷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 | 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医生建议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18、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花招”
每逢考试,我总会想起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65分,心里十分难过,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会伤心的,我还是不把考卷给他看吧,可是,老师偏要我们把试卷给爸爸妈妈看后签名。怎么办呢?我怕爸爸看了试卷会打我,又怕老师批评我。我为了不让家长签名,就壮起胆子用钢笔草草地在试卷上写了爸爸的名字。
第二天,提心吊胆地把试卷交上去,没想到老师一眼看出我使的“花招”。严肃 严峻地对我说:“回家请你爸爸重签。”我不敢违抗,只好拿着试卷回去了。
回到家里,我战战兢兢地把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到我签着他的名字后大发雷霆,厉声说:“你知道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欺骗,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你自己。”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爸爸突然说:“把手伸出来。”我害怕极了,手连忙往后缩。爸爸举起大手就要打我,我哭得更厉害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我透过泪花,惊慌地望着爸爸的大手。可是,那只大手半空中停了片刻,终于慢慢地垂了下来。爸爸的口气缓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是诚实,不能因为有缺点百般掩饰自己的过失。”我听了,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它使我懂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文中的词语梳理出“我”心情的变化。
心里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牢记教训
【3】文中有两个四字词语表示“害怕”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既害怕老师____________,又害怕爸爸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根据文段内容画出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
齐威王 田忌
第一场 上等马 上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下等马
【2】下列不是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A.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C.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只是换了一下出场顺序,获得三局两胜。
D.田忌更换了每个等级的马。
【3】通过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
A.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B.孙膑的智谋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C.在对抗赛中,胜败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着重要作用。
D.像齐威王那样骄傲自满,轻视别人的人必然要失败。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7)这幅画很美。(改成感叹句)
(8)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缩写句子)
21、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改变句式。
⑴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23、习作,请以“我 的人”为题介绍一个人,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注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