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古诗三首》和《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冬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是为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B.《稚子弄冰》描绘了孩子弄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C.《村晚》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祖父的园子》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把正确汉字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售票员对壮壮说:“去往上海的火车票已经售qìnɡ。”壮壮不知道“qìnɡ”应该是哪个字。根据字典,他会选择哪一项?( )
A.①古代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做成,悬在架上,形略如曲尺。②和尚敲的铜铁铸的钵状物。
B.器皿已空,尽,用尽。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昼(zhòu)夜 樱(yīng)花 归侨(qiáo) 踉跄(cāng)
B.楷(jiē)模 溪涧(jiàn) 踌躇(chú) 湛(zhàn)蓝
C.附庸(yōng) 祷(dǎo)告 长膘(biāo) 推荐(jiàn)
D.手镯(zhuō) 绊(bàn)倒 难堪(kān) 篝(dú)火
4、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juàn liàn hóu lóng fàng s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cù yōng nán kān shēng chù fù yō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春景的经典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列字组词
肯______ 嘟______ 委______
啃______ 都______ 倭______
7、多音字组词。
模:mú(________) mó(________)
圈:quān(________) juàn (________)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来到威尼斯,随处都能看到船头和船shāo(____)向上qiào(____)起的小tǐnɡ(____),也能看到很多独特的风景:bǎo mǔ(______)带着孩子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着全家上教堂作dǎo ɡào(______);半夜戏院散场,cù yōnɡ(______)在一起的小tǐnɡ(____)散开,离开mǎ(____)头,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2)极目远tiào(____),仪态端庄的老牛,无比威严,牛脖子上的línɡ dɑnɡ(______)也没有响声;成群的jùn(____)马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奔chí(____);白色的mián(____)羊,悠然自得。在这里谁都不再叫喊yāo(____)喝。
9、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 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动作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 描写。
①语言 ②心理 ③动作 ④景物
【4】这段话通过一系列动词, 展现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虽然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本文的作者主张要多读什么样的书?( )
A.明白晓畅,使人轻松
B.经过沉淀,使人聪慧
C.一览无奈,一看就懂
D.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用进废退”是什么意思?( )
A.采用先进的方法,废止落后的方法。
B.引进先进的经验改变颓废的状态。
C.采用进攻的方式,废除别人的退路。
D.经常用会更发达,不经常用会逐渐退化。
【3】“磨脑子”的书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读起来驾轻就熟
②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
④不静下心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阅读时要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B.“燕雀安于暖巢”在文中指经常阅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C.“现成的肉”指静心思考才能理解的书,“啃骨头”指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
D.以“鲜桃”“烂杏”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能使人心灵宁静。
【5】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们多读“磨脑子”的书呢?请依据文本信息归纳作答,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要学会适当拒绝。除了像李敖那样拒绝看电视,我们还要适当拒绝什么?请列举一件你最需要拒绝的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将相和》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画出表示蔺相如动作的词语。
【2】画线的句子说明秦王__________,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
【3】把括号中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这个词是________。
【4】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一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课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2)写出几个带有“花”字的成语。
例:花团锦簇
(3)“这一种境界”是指 。“颇”的意思是 。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你的理解是:
13、阅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传染源: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常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应该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着用水洗干净;至少每周消毒1—2次;卫生间地面,墙面可能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每周消毒1—2次。
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不聚餐,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勤通风:做好空气消毒,每天室内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知识。
【2】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室内通风换气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潜伏期都是3—7天。(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_________)
(4)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请向家人提供两条科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下列哪些事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傍晚的荷兰是寂静的?( )(多选)
A.奶牛
B.晚霞
C.挤奶人
D.船只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描写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的作用是( )
A.交代了时间
B.烘托出草原的美
C.突出草原的安静
D.告诉读者下文写夜晚的宁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其“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正面目
B.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由衷的赞美
C.说明荷兰是真正的牧场之国
D.纠正大家以前对荷兰的错误印象
【6】想一想“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不是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画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吧!
16、课外阅读
最后的时刻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题目“最后的时刻”指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环境_____,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_____。
【4】在接到转移监狱的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后,江姐做了些什么?
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塑造了江姐_____的光辉形象。
17、课外阅读运用。
花边饺里的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开心的惟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⑧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__________
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文中不含贬义。 __________
【2】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再完成填空。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起___________作用。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A.妈妈虽然是“连连摇头”,但是她特别想吃到糖馅饺子。
B.妈妈“连连摇头”是因为饺子很多,糖馅饺子只有一个,没那么巧正好吃到。
C.糖馅饺子代表大吉大利,妈妈虽然喜欢,但是出于母爱,她更希望“我”能吃到,所以“连连摇头”。
【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他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 。
(2)从文中找出与这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用“ ”画出。
【5】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这两次“笑”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
①丝调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陆上通道。
②张骞作为使者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商贸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召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治铁、造纸、凿井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蚕豆、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草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也变得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③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凝望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的“经绸之路”巨型石雕时,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三]2011年中国、欧洲列车全年开行17列,年运输货物总价值6亿美元。2018年累计开行中国、欧洲列车12000列,年运输货物总价值160多亿美元。
[材料四]“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家城市友好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4月,我国与61个“一带一路”国家共建了1023对友好城市。仅2017年一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达6000万人次左右。
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潮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近5000名外宾出席本届高峰论坛。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古代的丝绸之路、现代的“一带一路”各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__”画下来。
【2】[材料一]第②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把它画下来。
【3】下面哪些信息符合所给材料内容,请在( )里画“√”
(1)“一带一路”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合作共赢,能增进国家间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 )
(2)“一带一路”力求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
(3)“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铁路、公路等事业的发展。( )
(4)“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家城市友好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
【4】读[材料三]这里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 。
【5】[材料四]对[材料二]能起到( )作用。
A.总结作用 B.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 D.补充说明
【6】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有哪些不一样?请结合所给资料,写出一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中等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于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kān kàn)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xiāo xiào)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mò mù)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困惑——_________ 疲惫——___________
写反义词:
大大方方——______________ 焦躁——_________
【4】仔细读②——⑥小节,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描述下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分别找出“丈夫”的神情,说说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小节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想想第九小节中,“我”听到女儿的话,为什么“猛地一震”?到后来,心里又为何“蓦地一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文章,你如何看待文中的那位“女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2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人们称瑞恩为“加拿大的灵魂”。
①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一口井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山洪从山谷里涌了出来。
改写成比喻句,表现洪水来势凶猛: 。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为肯定句: 。
(5)《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修改为病句: 。
(6)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子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 》读后感
提示: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