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属于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 )
A.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B.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
C.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D.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2、下面的对联中有一副说到了长寿,找出来。(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C.室有芝兰春自韵 人如松柏岁常新
D.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活百岁
3、下列各组多音字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血泊 停泊 枫桥夜泊 B.哗啦 喧哗 哗众取宠
C.红晕 晕车 圆晕 D.烟消云散 散场 散兵游勇
4、读拼音,写句子。书写要求规范、美观。
níng jù zhèng néng liàng shí xiàn zhōng guó mèng.
______
5、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自相(______) (______)拳(______)掌 (______)欲试
心(______)胆(______) 胸有(______) (______)来(______)去
(______)处优 手(______)脚(______)
①他从小_______________,不知道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②上面的词语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请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
③请用上画线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语盘点。
A._____勇双全 B. _____哭无泪 C.不屈不_____ D.坐____不宁
E.旷野_____郊 F.衣食无_____ G.一_____不苟 H.见____勇为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只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人物动作或神态的词语有(只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漪( )稚( )耕( )晓( )昼( )
奇( )难( )阱( )绕( )旦( )
8、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______)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__)
9、课外拓展我能行。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周岩璧
①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仲春时节,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续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救,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蔑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栽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媳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凤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瞩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册课本中《_________》也是写放风筝的,春天,放风筝是很多地区的一个风俗,除了放风筝,你还知道其他的风俗吗?如: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蔑——___________——糊纸涂色——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觉得文章结尾“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还可换为“啊,我的_______的童年!”
【6】谈谈你对这句话“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说作者的童年是系在风筝线上的,那么你的童年是系在什么上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加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 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打白骨精(节选)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gū gūn)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méng mēng)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1ūn 1ún)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端”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东西的一头;②事情开头;③原因;④项目;⑤端正,不歪斜。
“端”字在“云端”中应选第__________,在“白骨精诡计多端”中应选第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笑”字表现了悟空________。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不同: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悟空的________。
【5】《三打白骨精》选自________写的名著《________》,请举一个这部名著中体现孙悟空勇于反抗神权的故事:________。
12、精彩片段。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俊 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宽阔 广阔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词,用“√”标出。
【2】文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自由王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骏马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骏马的生活状态是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秋的___________感情。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句,请你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夸耀——( ) 奉献——( ) 自满——( )
【2】用“_____”画出能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句。
【4】结合文章给下面一句话选择正确的句意,在括号里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这句话是说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炬烧完了泪才流干。( )
(2)这句话是说为人类作贡献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毫无保留。( )
(3)这句话是说为人要像春蚕那样,到死时已将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像蜡炬那样燃烧完自己时才不流泪了,才感到欣慰。( )
【5】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冬天,你不要砍树
在我9岁那年冬天,爸爸带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郊,和爷爷一起过圣诞节。在那里,爷爷有一个小小的农场。
一天,我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我稍一碰就“叭嗒”一声折断了一枝。
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爷爷不答应,他说:“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过冬之后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说不定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你不要砍树!”
( )不出我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 )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 )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树一样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丫。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跟它的伙伴并没啥差别,都枝繁叶茂,绿荫宜人了。
成年以后,我当了小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那个总是连字母也背不全的口吃者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最差的男孩巴斯克,后来成了大学的优等生,而今已是一家拥有巨额资产的公司的副总裁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小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我记住爷爷的话,不放弃对他的希望,也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而今,他也成功地读完了大学课程,成了公共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三个手指能动弹,抬起手来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
回想起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都有出现转机的可能。在过去的岁月里,我自己也不时遇到过让人沮丧伤怀的事儿,但是爷爷的教诲却每每给我以鼓励,让我看到冬天以后的情景,从而顺利地度过了一个个家庭和事业上的危机。
【1】用“然”字组成3个合适的词语,根据短文语境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4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题目中的“冬天”是指什么?“不要砍树”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无花果树”除了实指那颗树外,还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在文中画出短文给你的启示,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16、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7、主题阅读拓展。
尼罗河上的夜色
此时的尼罗河已近黄昏,我们的帆船慢慢向前行驶。水面开阔而平静,过了一会儿,太阳缓缓地潜入水中,尼罗河的夜开始了。
我们的帆船抛锚靠岸,“好心肠”船长不知从哪里变出一块长长的木板,搭在了帆船与岸之间,我心惊胆战地走下船。当赤裸的脚指头触碰到柔软的沙地时,我才惊异地发现眼前竟是夜色下的茫茫沙漠,与我心目中的童话世界如此接近。天空中的月亮与我在北京所见的有着天壤之别,它巨大而发出橙红色的光,在夜的衬托下,它的魔力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此时此刻,就算飞出外星人,我也不觉得奇怪。
我一言不发地痴望着,其他人也被迷住了,半晌都没有人说话。陆续地,另有两条帆船也泊在了岸边,漆黑的甲板上亮起了几点烛光。
晚餐后,我们在岸边的沙地上点起了篝火,燃烧着的干树枝噼里啪啦地响着。才华横溢的船长拿出了他的非洲鼓,唱着豪迈的歌儿。我们伴着音乐在沙地上跳舞;我们“举杯邀船长,对影成一群”;邻近的居民们也干脆放弃了睡觉的念头,纷纷加入了聚会,好像没人在意第二天是要上班的。
不知过了多久,夜渐渐静了。
清晨,我聆听着周围鸟儿的叫声,慢慢坐起来,看看四周,发现眼前的尼罗河像是被太阳的热情感染了,粼粼的波光满是红色,我一时有点儿分不清自己是不是真的醒了或者还醉着,我感觉自己像是躺在尼罗河的怀抱里了。(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天壤之别:__________________
(2)才华横溢: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景抒情的,请用“____”画出标志性的词语。
【3】作者笔下尼罗河上的夜色的特点是什么?夜色下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是“尼罗河上的夜色”,结尾为什么要写第二天清晨的景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她说:“是。”阎军官又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官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她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19、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激 感动),(热情 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 传播)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簇拥: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这动人的情景”指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___。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5】短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
【6】读完短文和你学过的课文,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鲁肃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鲁肃帮不了他的忙。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____________
(2)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他(她) 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她)笑了”“ 他(她)哭了”“他(她)陶醉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她)的内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