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B.青春作伴好还乡
C.村庄儿女各当家
D.稚子金盆脱晓冰
2、下列词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 )
A. 你快点走——你走快点 B. 我吃了饭再去——我去了再吃饭
C. 做完了作业去打球——作业做完了去打球 D. 虚度了青春——青春虚度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信”字与“短笛无腔信口吹”中“信”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信口开河
B.杳无音信
C.信誓旦旦
D.取信于民
4、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1.演员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帽檐微微向上qiào qǐ______,在灯光的照射下,像cù yōnɡ______的花团。
2.叔叔家养了许多shēnɡ chù______,你瞧,那是一匹jùn mǎ______,脖子上还挂着línɡ danɡ______。听叔叔说,它bēn chí______起来,速度可快啦。可我总是担心它会tī______我,只敢远远地看着它。
5、比一比,再组词。
进(_____) 帘(_____) 猴(_____) 腮(_____) 隐(_____)
迸(_____) 窗(_____) 候(_____) 思(_____) 稳(_____)
6、填一填。(13分)
《草船借箭》一文出自古典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 )、( )、( )的故事,书中塑造的( )、( )、( )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 ”)、 (“ ”) (“ ”)、 (“ ”)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填空。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翘首南望。却又年年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李白被称为____。杜甫被称为____。本单元中。杜甫写的表达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心情的诗是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
8、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5分)
(1)胖墩儿趁势往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3)只听有人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4)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5)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 )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______)。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______)。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______)。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______)。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①智谋过人,妒忌贤能②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十分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在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材料二】青海湖简介
(一)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脉相接。距今20万~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洱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二)
至2014年8月,青海湖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万余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年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 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 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洄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材料一】作者是按____的顺序描写青海湖的美。
【2】【材料一】中画“____”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____和____之情。
【3】【材料一】中画“﹏﹏”句子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青海湖____的特点展示给读者。
【4】【材料二】介绍了青海湖____、____。
【5】同样是介绍青海湖,【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_______(飞 跑 招)来了很多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_______(飞 闹 叫)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刺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力气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得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雨水真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我却非常寂寞。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有删改)
【1】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
【3】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顽皮,而___________则表现了祖父对“我”的爱。
【4】“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lòu lù)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xiān xiǎn)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wéi wèi)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______依恋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照样子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久别重逢”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2】“小胖墩儿正是抓住了小嘎子的缺点,才把他摔倒了。”由此我想到一个成语(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_______________ 。
【5】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 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 ,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愧——________ 驱逐——________ 幸亏——________
【3】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我也能仿照这种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
【4】这段文字选自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从画“____”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刷子李的动作__________,还非常________和有节奏感。
【2】曹小三在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师傅身上有没有白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曹小三不太相信师傅有传说中那么高的本事。
B.曹小三害怕师傅身上有白点,让人发现师傅的名气有诈。
C.曹小三认为师傅在吹牛,他要揭穿师傅。
【3】“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莫高窟(节选)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莫高窟的_____,用“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了它的特点。
【2】文中省略号省去了飞天的其他姿态,请模仿句式,再写两句。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有的 , ;有的 , ……
【3】请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囚 歌
为人进出的门___________着,
为狗爬出的洞___________着,
一个声音高(唱 叫)着:
——(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2.划去诗中括号内错误的字词。
3.写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 )
近义词:( )——( )
4.联系上下文,“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狗爬出的洞”指的是___________。“(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永生”的?结合革命者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忽闻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láo)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了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了多时,酕(máo)醄(táo)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琼浆(qiónɡ qínɡ) 流涎(xián yán) 嚼碎(jué jiáo) 佳肴(yǒu yáo)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一步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丢了执事:________
②一时拿住:________
【3】你喜欢“孙大圣”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1、一阵风吹断了风筝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园(30分)
(1)童年是美好的,即使是幼稚的傻傻的事,有时也是有趣的,有时也能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小时候,你干过哪些傻事?请选择一件写下来,让大家分享你傻中的乐趣或傻后的启迪。要求:自拟题目,用心习作,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默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2)题目:夸夸我的班级(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要求:请你从上面的材料中任选一题按要求进行习作,字数在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