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濮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出读音、书写全对的一项( )

    A.手急眼快   目瞪口呆   腮(ráo

    B.若有所思   一声不吭   罚(chénɡ

    C.伸头缩劲   踉踉跄跄   妒

    D.天衣无逢   成群结队   脚wǎn

  • 2、观察事物要用心,不能( )。

    A. 走马观花

    B. 生吞活剥

    C. 狼吞虎咽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手忙脚乱   胸有成竹   兴志勃勃   苦笑不得

    B.跃跃欲式   情不自禁   摩拳擦掌   出谋画策

    C.风平浪静   从荣镇定   神机妙算   一声不坑

    D.一针见血   肃然起敬   手疾眼快   半信半疑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野草 ________地呼噜

    ________的猪群 ________地欣赏

    ________的光芒 ________地行驶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_______桅杆   _______戒指   _______水瓢

    _______地面   _______邮资   _______军令状

    _______   _______梢棒   _______脂粉

  • 6、看拼音,写词语。

    yōng dài   jì diàn dà sǎo   shì bù kě d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   ,流水、月光都  

    2.随着旋律的   ,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 ,抒发了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   而又   ,而又 。阿炳用这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   ,他爱那   ,他爱那 ,他爱那   ……

     

  • 8、用“静”字组词填空。

    水面上渐渐______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四周______极了。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紫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内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朝鲜方面对安葬毛岸英遗体的意见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 10、阅读短文。

    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哪个词最能体他们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①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②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③那匹小马,也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④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⑤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边”。“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拍一拍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棵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_____”的句子选择一个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 )

    (2)在困难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十分激动。( )

    (3)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当“他”打开纸包看到几小块青稞饼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首长与战士的什么精神使你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出的答案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 你太贪玩了 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给第④段划线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 赞赏___

    3儿子第一次提问,母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___;第二次提问,她没有说真话,因为___;后来的提问,她也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欺骗孩子,因为___。我认为她的教育方法___ , 因为___

    4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请用横线划出,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儿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就再也游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 )恐吓—( )束手无策—( )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

    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

    C.土兵不小心掉到湖里,快要淹死了。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

    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土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

    【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内容,通过对船长的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四字词语)的船长,朗读船长的语言时,语速应该稍__________

    3《跳水》一文的开头,交代了“这一天风平浪静”,你认为与本段内容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换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要演出一个小型话剧,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开启的将是成功的大门。

    【1】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______,心情_____;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____,他____的心情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i)、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激 感动),(热情 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 传播)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簇拥: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这动人的情景”指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___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5】短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

    【6】读完短文和你学过的课文,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下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瘦纤弱的小瑛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们打着招呼。

    等小瑛老师走过,人们的话题自然转到了她的身上。“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五保户王奶奶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是啊,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①“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要调走了!”“什么!调走?听谁说的?”“昨天我还听孩子们谈这件事呢。我早就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大学生,②哪能吃得咱这份苦?”“是呀,听说她爸爸还是个大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

    “那不是小瑛老师班上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儿。”柱子答应了一声,跑了过来:“什么事?”

    “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调走了?”“嗯。”柱子低下了头,眼光黯淡了下来。“要调到哪儿?是不是回城?”“回城?才不是呢。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1】画线句①中的“好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是个________句,请你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人们议论小瑛老师的语气不相同,心情也不同,王奶奶的心理是____________,画线句①的人物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柱子留恋的是___,柱子自豪的是_______

    【5】小瑛老师的形象是通过人们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法。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昆虫记(节选)

    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③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观察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④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一个小怪物。

    1短文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国昆虫学家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_______》。

    2短文是按___顺序记叙了蟋蟀出世的过程。细读第①③④自然段,请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虫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卵壳里面小蟋蟀身体分节→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从法布尔观察产卵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的人。

    3短文第①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4短文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蟋蟀卵的孵化过程 B.详细介绍蟋蟀卵的外形结构

    C.介绍蟋蟀卵拱形顶帽的作用 D.介绍蟋蟀卵顶部有一个规则的圆孔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妙笔生花。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异域的风光,我们的祖国也有许多壮丽的风光。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见过的祖国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