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歌谣中的“闯王”建立了大顺政权,其地点是在今天的
A. 南京
B. 北京
C. 洛阳
D. 西安
2、11世纪末,统一女真族各部,后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3、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4、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内容是( )
581年 杨坚建国 587年 隋灭后梁 589年 隋灭陈朝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隋文帝的功业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隋炀帝的作为
5、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
6、“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的歌谣反映的是广大人民欢迎( )
A.陈胜吴广起义军 B.隋末农民起义军
C.李自成起义军 D.唐末黄巢起义军
7、《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艺术加工
8、北宋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
A.重文轻武 B.重武轻文 C.奖励耕战 D.重农抑商
9、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马可·波罗来华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10、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8年召开
B.提出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C.正确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主要矛盾
D.八大制定的路线是错误的
11、新冠肆虐之际,那些逆行的医护人员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可爱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可爱的人”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黄继光
12、明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同于唐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包括( )
A. 政治腐败 B. 出现宦官专权 C. 出现藩镇割据 D. 爆发自然灾害
13、北宋兴起的什么地方后来发展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A、景德镇 B、苏州
C、湖州 D、广州
14、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
A. 督抚大员 B. 王公贵族 C. 知识分子 D. 分裂势力
15、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中的共同内容是( )
A.辽、西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岁币”
16、习近平在浙江嘉兴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马克思的一段话令他久久凝视:“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顺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会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材料说明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
A.封建专制,百姓备受剥削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7、宋朝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在州府设置通判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财赋收归中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
C. 击败东、西突厥 D. 统一了全国
19、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政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20、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C.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1、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22、1644年_____(人物)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3、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是________。
24、唐朝的陶瓷器享誉海外,尤以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5、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________的政策。
2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情怀,他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27、文成公主和亲的对象是身为吐蕃赞普的__________。
28、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29、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30、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755年唐朝发生的叛乱_____。
(2)1644年推翻明朝的起义_____。
3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辉煌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唐代最为著名的诗人和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作品。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衰落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当时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