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读古代名著,品百味人生。“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出自名著(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 2、下列加点字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yáo)窕      家qín)      zhī)心      攻劳

    B.cānɡ)库   )予   )弱   堂皇

    C.xuán)   )胎 huàn)病   轧伤

    D.huò)   nínɡ)干   困jiǒnɡ)   姆指

  • 3、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水瓢  蜻蜓  青醒  探听 B.拟定  山寨  胸膛  耻笑

    C.锻练  斩新  诊所  承认 D.签字  由衰  瞎闹  随意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①花园里边明晃________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阳光下斑驳的影子在微微________动。

    ②严________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临终之前仍然不忘________督家人挑掉灯芯。

    ③他们俩躲在________风后面,敛声________气,生怕被人发现。

    ④武松________起梢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对付大虫绰________有余。”

    ⑤能力________弱的无名指轻轻蘸了胭脂在脸上涂了薄________的一层。

  • 5、课文内容回顾。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童孙未解耕织,也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 傍:__________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 稚子:_______ 钲:_________

    3.《军神》一课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其中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_________,何须马革_________。这句话显示了毛主席_________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           ( )( )自得     膘肥( )( )               

       辽阔( )( )                  ( )( )                    不由( )( )

    (1)写两个与画“  ”的词语一样描写人物动作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

    (2)写两个与画“____”的词语一样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

    (3)选填词语:“情不自禁”的近义词是_______,形容牲畜肥壮结实的词是_______

  • 7、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华正______

    _____)(_____己见   _____然起______ ______心动______

    _____)(_____不幸 人声_____)(_____

  • 8、积少成多。

    (1)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来自《论语·为政篇》,分别指的是________岁、40岁、________岁。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的刷子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的刘伯承,等等。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并仿照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用文中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那么、、、、、、、、、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绿色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主要描写了草原(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10、课外阅读。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千米。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全文像是一篇对丽江的解说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的丽江,宛如让读者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A.动态 B.静态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3用“____”画出全文的总起句。

    4文中画“﹏﹏”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11、微群阅读

    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品析句子:甲、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________描写,此外,乙片段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

    2品析句子:甲片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分析判断:对乙片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里默默地责备叔叔于勒,认为这个叔叔不可原谅。

    B.“我”对叔叔于勒充满同情心,但碍于父母关系,不敢上前相认。

    C.“我”虽然知道这个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因他穷困潦倒,故不想相认。

    4从甲片段中我知道了孔乙己没有来喝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乙片段中母亲对叔叔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12、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短文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在数学课上,韩老师经常让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弄明白的数学题讲给其他同学听。你觉得韩老师自己讲题和小老师讲题,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好多女孩子为了追求“A4腰、水蛇腰”,天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和蔬菜,她们的做法合适吗?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通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构成,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ì)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

    1.比一比,再组词。

    第( ) 摩( ) 歇( ) (   )

    弟( ) 磨( ) 喝( ) (   )

    2. 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摩(mó mō)拳擦掌 挑(tiāo tiǎo)战

    溃(guì kuì)逃 旺盛(shèng chéng)

    3.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 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2) 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3)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4) 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

     

     

     

     

  • 14、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hé  huò) 了黄色(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语音延长 C. 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内容选择填空。。

    2这句话是_________描写,句中的“________”一词指的是习惯于做某事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出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回忆

    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他便是五颜六色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他便是回味无穷的上等西藏白茶;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便是百花之中最美丽娇艳的玫瑰。是的,童年是每个人心里最美的一部分。

    童年,躲在芳草茵茵的花丛里。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我喜欢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捉迷藏,逮蚂蚱,玩儿过家家。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儿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菜蒸馒头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小小的游戏,我们却如此喜欢,如此开心,也许这就是童真童趣吧。童年,就这样遗失在花丛中了。

    童年,躲在满是粉笔画的楼道里,上幼儿园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不能天天那么开心地玩耍了,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在一起玩儿,而且我们不在花丛中玩儿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这时我们就在楼道里画画,黑色的石灰地,白色的粉笔头,画出的东西格外明显。我们从一楼画到七楼,又从七楼画到一楼,丝毫不觉得累。我们画小人,画花草,画动物,觉得有趣极了!童年,就这样遗失在楼道中了。

    童年,躲在旋律优美的班歌里。上了小学,我们要订一首属于自己的班歌了,我又激动又兴奋。老师让各个小组来编定,然后选出一个最好的。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认真思索。有的同学热烈讨论,还有的同学唱了起来。最后,老师选出了第六小组的《四二欢迎你》,他们正是用《北京欢迎你》的曲调,同学们都很高兴。童年,就这样遗失在美好的旋律中了。

    童年的回忆,美丽而甜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留在了花丛中、楼道里,还有美妙的音符中,令我们魂牵梦萦。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① 使文章节奏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

    ② 读起来朗朗上口,强烈地表达了童年生活在作者的心中是最美好的。

    ③ 表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④ 使作者的童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本文按照作者成长顺序回忆了与童年有关的三件趣事,请按课文内容给这三件事排序。( )

    ①“我”和小伙伴在楼道里画画。

    ②“我”和同学们一起编订属于自己的班歌。

    ③“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楼下花丛里做游戏。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本文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

    A.我们画小人,画花草,画动物,觉得有趣极了!

    B.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儿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菜蒸馒头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

    C.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

    D.最后,老师选出了第六小组的《四二欢迎你》,他们正是用《北京欢迎你》的曲调,同学们都很高兴。

  • 17、课外阅读。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送给相邻的一个部落首领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1】读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部落首领的信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想一想,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第一句在本段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作者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5】船夫技术非常好,体现在(多选)( )

    A.行船速度极快。

    B.不管怎样拥挤,都能挤过去。

    C.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

  • 19、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地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倒了,爬起来,又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虹!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日,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郑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把童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选取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

    4文中画“ ”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_:“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

    (2)对未来的期盼。(   )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照样子,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园里边绿油油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同学们,你读过《乌塔》一文了吧,内心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可从对比中、外儿童教育方式的利弊出发,可以从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克服依赖思想出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