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宜宾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行省 C.台湾府 D.宣政院

  • 2、读下图(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时间轴),3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蒙古攻占西夏

    B.成吉思汗病逝

    C.忽必烈继承汗位

    D.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 3、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上说,这些地方富有木棉,所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日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该史料记载的是

    A. 制瓷业

    B. 纺织业

    C. 造船业

    D. 商业

  • 4、导致安史之乱的历史人物是

    A. 安禄山

    B. 松赞干布

    C. 黄巢

    D. 朱温

  • 5、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依法治国

    B.因循守旧

    C.以民为本

    D.以文治国

  • 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唐太宗。他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南北朝  ④开通大运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为了牵制地方知州的权力,北宋在各州府设置的官吏是

    A. 刺史

    B. 通判

    C. 转运使

    D. 监御使

  • 8、古代都城是一个朝代的政治中心,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观察如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都城

    A.唐朝长安 B.宋朝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 9、昆曲又名昆剧、昆腔,下列对这一剧种艺术特点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

    B. 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

    C. 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

    D. 与柔美的杂技相结合

  • 10、“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A.北魏

    B.北宋

    C.东汉

    D.唐朝

  • 1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相同点是

    A.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

    C. 改革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计划

    D. 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

  • 12、宋初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达到加强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3、元朝时直属于中央中书省管辖的称“腹里”,“腹里”包括

    A.山东山西河北

    B.江浙江西云南

    C.四川甘肃河南

    D.岭北辽阳河南

  • 14、实验中学九年级举办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日:“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 15、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 16、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中的一枚金币,纪念的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组织家和勇士。下列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铁木真(1162—1127

    A.他统一了蒙古草原 B.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C.他建立了蒙古政权 D.他率蒙古军队灭金

  • 17、观察下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图中英文字母A所代表的政权名称是(  )

    A.北宋 B.南宋 C.西夏 D.元朝

  • 1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9、唐代诗歌光耀千古,在科举考试中,哪一科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A.武科 B.特科 C.进士科 D.明经科

  • 20、清代有一个姓秦的状元在浙江杭州祭奠某英雄墓时留下了一首诗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达了其对南宋时候秦姓权臣杀害英雄的愧疚之情,某英雄指的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_______

  • 22、唐朝末年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王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 2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 24、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1624年),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

    (3)台湾建省: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 25、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6、起兵抗辽,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的首领是________

  •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北方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4)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5)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 28、李白的称号是

     

  • 29、某校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工程有关(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 30、下图主要概述了隋唐至明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请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2)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

    秦朝

    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囯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恢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1)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材料二图中AB两处汉代地名是什么?为加强对C处的管辖,西汉政府于何时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该通道的开通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一带一路”战略使得“丝绸之路”重新散发光彩,就此谈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