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童年生活好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B.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C.2020年新春之际新冠肺炎疫情肆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击。
D.研制出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加强防御。
2、下面句子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金字塔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B.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C.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D.喧嚣的城市又恢复了寂静
3、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A.①③⑤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①③④②⑤
D.①⑤③④②
4、将下面的偏房部首组成一个成语写在括号里。
彐 少 冂 火 纟 艹 亠 女 勹 ( )
5、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cānɡ hǎi ōu fànɡ sì miáo zhǔ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mó quán cā zhǎnɡ chū móu huà c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写的《_______》。第一句写出了战争___________的特征,第二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决心。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代_____写的《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3)①读“_____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二句,我仿佛看到诗人听到喜讯,_____________的情景。
②下列词语用来形容此时的作者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喜上加喜 B.喜极而泣 C.喜上眉梢 D.喜不自胜
7、下面歇后语中,加点字与哪个字谐音?写在括号里。
1.四月的冰河—开动____了 2. 老虎拉车—谁敢____
3.飞机上放鞭炮—空想____ 4. 和尚打伞—无法____无天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大悟 (_________)无违 情不(________) (________)裹尸
一声(_______) 半(_____)半(_____) 手(_____)眼(_____) (_______)见血
9、阅读短文。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色的时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盛装的大地:火红的高粱,金色的谷子,绿油油的大豆,白花花的棉田……拼成了一块五彩缤纷的地毯,望着眼前的美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晨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出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珍珠,一颗、两颗、三颗……啊!像月光下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喜爱的露珠。
(1)短文的第二段,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短文写得最形象的景物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形象的?
(3)作者在写景时,恰当地写了自己的感受,请在写感受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11、课内阅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伞的故事(18分)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2)读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词句,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一个词写出来。(3分)
①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 )
②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
③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
(3)请用“ ”划出与“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相照应的句子。作者看见伞,“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的原因是 。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表达了“我” 。
(5)课文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4分)
第二段:
第三段:
(6)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作者,收到母亲的“伞”,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下来。(3分)
13、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试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 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 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 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_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前进 寒冷 急忙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吃惊 明亮 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4】用“//”把文章分为四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5】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①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②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6】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
_____
【7】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
我难受是因为
A. 张老师冷得厉害。
B. 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 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8】“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A. “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 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 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 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的灯笼一样。(____)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____)
【3】填空。
“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 ;“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他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表现了他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赵子龙单骑救主
罗贯中
①赵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mí)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
②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③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④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qì),解开勒甲绦(tāo),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⑤正走间,前面又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hé)”。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gē da)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bǎn)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⑥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红(gāng)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⑦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⑧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shuò)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____________,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中的“墙缺”,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指“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掩心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糜夫人最终没有被赵子龙一起救出去是因为她被敌军杀害了。
D.根据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可以猜测出,上文中“左右”的意思是指“身边侍候的人”。
【2】(内容理解)请你分析赵云和曹操是敌对方,但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杀赵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四句诗中找出描写赵云的诗句填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运筹决算有神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 长坂桥边怒气腾 势若困龙石上蟠
【4】(人物形象)请根据以下电视剧中的画面描述,分析赵云这一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画面一:赵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却为寻找糜夫人和阿斗再入重围。
画面二:赵云衣袍上染满鲜血,四周皆是乌压压的敌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林教头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困难掰腕子
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
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义无反顾: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
【2】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情境,揣摩第4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父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你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凡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受 ___ 羞愧 ___ 孔武有力 ___
【2】当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我”心里会难过?( )
A.护士没有告诉“我”母亲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B.母亲负重操劳一生,但身体却是如此瘦弱。
C.“我”用力过猛,把母亲摔伤了。
【3】第三自然段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在儿子的怀抱里流泪了?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想想我们在平时是否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请列出几件事。
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一篇习作。(任选一题)
(一)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借助漫画的标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写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用上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