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锄头 阴凉 诡计 私自
B.妒忌 军事 紧急 照办
C.委托 遇计 调度 年领
D.熟练 惊疑 崭新 酥软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
A.苏轼 B.李白
C.陆游 D.林升
3、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一个个序齿排班( )
A.按身高排序
B.按辈分大小排序
C.按年龄大小排序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他们之中有一个,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________
2.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________________
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然”字组词,填入下面句子中。
(1)诸葛亮说:“(_____)就要交战,十天造好,(_____)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_____)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_____)不提借船的事。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村晚》中表现童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与下列句子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竞听从了一个大臣荒唐的建议。________
②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信息传输比从前更快捷。________
③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很快普及开来。________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________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手(______)眼(______) (______)大(______)粗
仰(______)朝(______) 精神(______)(______)
(______)头(______)气 目(______)口(______)
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一段文字是写 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
【2】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 。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 | 18.91分 | 98.85分 |
2018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中国 | 美国 |
公共图书馆数量 | 3076个 | 895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 个/44万人 | 个/1.3万人 |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 0.58本 | 50本 |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 7% | 62% |
人均年阅读量 | 4.39本 | 7本 |
图书畅销类型 |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 小说、科技等 |
【1】你从两张调查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读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奇妙的火星
随着太空时代的来临,关于火星的种种遐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那个巨大的冰盖不是水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由于大气稀薄,白天和晚上的温差非常大,比如夏天的正午,温度可能超过30度,而到了晚上温度就在冰点以下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体温和地球人接近的火星人生活在火星上,中午要开空调制冷,晚上还要开暖气。
( )没有液态的水,也没有运河,( )科学家依然猜想火星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这是为啥呢?
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很快消散。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它主要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比如天然气中的甲烷就是由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产生的。“甲烷含量变化”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让科学家又开始猜想火星生命存在的种种可能。
在四十六亿年前到三十七亿年前的这段时间,火星表面温暖湿润,火星那些看起来像是水冲刷出来的地貌形态也显示,当时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而且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这些江河湖泊通过一个地下水系统连成一体,也就是说,水都是相通的。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浓密大气层,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样适合生命生存。
曾经温暖湿润的火星,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
太阳本身有非常高的温度,表面的等离子体会像水蒸气一样脱离太阳重力的束缚,形成高速的等离子流。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气从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样的粒子流。
地球因为有内禀磁场,所以能束缚大多数粒子,从而保住地球的大气层和各种生物。但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只有一个薄薄的电离层。太阳风和火星粒子相互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怎样导致火星粒子的逃逸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现在都是未知的谜。
2019年3月3日,我国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到,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这项计划包括一个降落在火星上的着陆器和一个环绕火星飞行的环绕器。火星着陆器将会继续研究火星过去的地下水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环绕器上搭载了一台粒子探测器,通过探测各种粒子的速度,以及这些粒子的速度变化规律,研究火星粒子的逃逸之谜。
期待我国火星计划的实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节选自“学习强国”订阅号“科普中国”,本文专家:刘勇有删改)
【1】给文章画“______”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括号里。
【2】以下对火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一片荒凉,没有生命,只有偶尔落下的陨石在火星表面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B.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
C.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
D.由于大气稀薄,火星的白天和晚上温差非常大。
【3】下列句子和短文讲的不一致的是( )
A.火星上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
B.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C.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持续增加。
D.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
【4】“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里的“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轻松阅读快车。
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过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和它一起奔跑。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1)全诗共______个小节,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对____________浓浓的爱意。
(2)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3)第二小节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作者把________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换上春装,飞过树林,飞过山冈。
(4)第三小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戏春图:从“________”一词,能体会到作者发现第一只蝴蝶时高兴又情不自禁的感情。“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捉住蝴蝶的高兴又怕伤害小蝴蝶的心思。
14、阅读与理解。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在早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到你全身淋透后,雨过天晴,在你忧郁的心灵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中。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于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叫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歌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作者在短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鸟名 | 鸣叫声的特点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2】短文中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请分别用“ ”和“﹏﹏﹏”各画出一句,然后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3】读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一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摘抄下来,写一写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下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舔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往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以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是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况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武松打虎 | 李逵杀虎 |
在景阳冈打虎 | 在沂岭杀虎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凡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受 ___ 羞愧 ___ 孔武有力 ___
【2】当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我”心里会难过?( )
A.护士没有告诉“我”母亲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B.母亲负重操劳一生,但身体却是如此瘦弱。
C.“我”用力过猛,把母亲摔伤了。
【3】第三自然段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在儿子的怀抱里流泪了?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想想我们在平时是否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请列出几件事。
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老山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段中画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南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些龟甲、兽骨是古代的遗物,将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小的则被丢弃或扔进枯井。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对金石之学有很深的造诣。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造诣:____________________
【2】村民把__________称为龙骨。他们把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小的___________。药铺将龙骨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__________。
【3】村民为什么将龙骨上的刻痕打磨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窘_____ | 愧_____ | 解_____ | 慰_____ |
【2】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特别强调
【3】本段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 (填国家)的_____。
【4】课文“我明白了——世界……险”说明了什么?
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阅读书籍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或是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或是一些事情让我们有所触动,或是一些道理让我们深受启发……请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结合文章或书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想。3.感想要真实、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