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衢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关于课文《田忌赛马》说法错误的是( )

    A.孙膑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让田忌胜利了。

    B.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鲁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

    C.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D.《田忌赛马》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 2、下列与“养尊处优”中的“处”读音不同的是(  )

    A. B. C.设身 D.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拥挤   狡猾   养尊处优

    B.跳跃   遥远   哭笑不得

    C.勇敢   鼓励   光明正大

    D.希望   幸运   手忙脚乱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___谷子 _________锄头 ________野草

  • 6、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 

  •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1)写大树会发声,土墙会回答,表现出园子里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拍一拍手,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一两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句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具体描写太阳光的亮,让句子更生动、更具体。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苹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作者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用莱蒙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广阔世界的月亮与家乡的月亮进行了对比,突出对家乡月亮的________________

    (2)仿写。

    小草,没有大树伟大的身躯,没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但它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外阅读积累与收获。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___的刷子李,有_______的方志敏,有___________的石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被金人统治,心中无限感慨。其中先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文言文《_________》,是一则寓言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行道树

    张晓风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里,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基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平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第⑤自然段的“固执”本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用作褒义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觉得通篇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说明文章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与同伴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类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尾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______________的形象。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 11、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 涛)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掏 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shì ) 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 )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自______的作品《_______》,片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

    【2】用“/”划去文段中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3】用“_______”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4】文段中写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3、课外阅读

    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帖,向张力报告:“来了,主人,仇(chóu)人”

    张力一听,拿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了门口,定睛一看,门外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其他人。他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仇”作为姓氏时读“qiú”而引起的。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读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赵子龙单骑救主

    罗贯中

    ①赵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

    ②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③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④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解开勒甲绦(tāo),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⑤正走间,前面又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gē da)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bǎn)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⑥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红(gāng)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⑦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⑧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shuò)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____________,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中的“墙缺”,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指“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掩心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糜夫人最终没有被赵子龙一起救出去是因为她被敌军杀害了。

    D.根据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可以猜测出,上文中“左右”的意思是指“身边侍候的人”。

    【2】(内容理解)请你分析赵云和曹操是敌对方,但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杀赵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四句诗中找出描写赵云的诗句填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运筹决算有神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          长坂桥边怒气腾          势若困龙石上蟠

    【4】(人物形象)请根据以下电视剧中的画面描述,分析赵云这一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画面一:赵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却为寻找糜夫人和阿斗再入重围。

    画面二:赵云衣袍上染满鲜血,四周皆是乌压压的敌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①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交学费。

    ②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很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③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子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④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⑤蚕越来越大了,待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来。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⑥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⑦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密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⑧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之不易呀……”。

    ⑨我抬起头来,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给短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联系上下义理解词语。

    (1)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之不易: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描写我们一家人养蚕的过程,分别从蚕种孵化出蚕、________、蚕越养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描写了蚕生长的过程。

    4第⑤段中“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这里的“总要”“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之不易呀……”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学费来之不易?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重于泰山(                   站有站相(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 17、阅读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趋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国外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痘……”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时尚——( )       风雨同舟——( )

    【2】文章通过不同的事例来表现三位老人的幽默,请试着写一写。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本文写杨绛先生的幽默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写冰心老人的幽默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写启功先生的幽默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_____结构,第⑩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6】结合第⑩自然段,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两茎灯草》全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斯,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著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课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段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烟草,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断气,这属于 ( )。

    A.细节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侧面描写

    4作者写严监生临终为两根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C.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严监生的吝啬

    D.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5在下面句子括号内加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严监生___________不肯断气,___________灯盏里点着两茎烟草。

  • 19、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简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__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中的一段改写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把箭比作__________

    4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请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

    A.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B.为了使船两面受箭,增加受箭面积和数量。

    5“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________

    6“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花园

    1.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波把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屋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爸爸走了进来,问:作业检察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地回答:保证没错。爸爸庄严地说:再看一遍!别那么自信,作业不能有一点马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或是老师,或是同学,或是父母,或是……先想一想,你打算写谁,写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把这件事想清楚,再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