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赤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插”字的第九笔是( )

    A.一

    B.丨

    C.?

    D.丿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跄(liàng) 严生(jiàn

    B.chú脱(tǐng梢棒(chāo

    C.) 船shāo) 明晃huàng

    D.笑(huá裂(bèng) 脚子(wán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冀得兔 重

    B.株待兔

    C.吾盾之

    D.依然如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阅读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根据下面的问题,选一选(填序号)。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是宋代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古往今来,梅寄托了很多的情思,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这两首词共同表达出来的梅花的品质是:_____)(______

    A.伤感  B.思乡  C.高洁  D.傲寒

  • 5、词语精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的巨龙   ______的关头

    ______的撕咬 _______的沙包

    ______的堤坝   ______的大决战

  • 6、根据句子中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

    愈——( )        欺凌——( )        境遇——( )        秉性——( )

  • 7、读拼音,写词语。

    shū yíng jì cè   yǐn jiàn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王老师有时很cí xiáng( ),很关心我们;有时又很严厉,要求班干部做事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gǎo tè shū( )

    (2)哥哥买了一辆zhǎn xīn( )的mó tuō chē( )

    (3)奶奶家务fán máng( ),还坚持duàn liàn( )身体,真是值得我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 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正在这时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孩子“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要拿着枪指着他,让他跳下海。

    B.孩子过度紧张,听不清父亲说了什么。

    C.孩子吓傻了,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也害怕得糊涂了。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短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____________

    【2】用“﹏﹏﹏”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用“ ”在文中画出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成   功

      那16级楼梯,在两岁儿子的眼里无异于一座大山。

      “今天爸爸不扶你,自己上。”我说。儿子看看我,圆圆的眼睛里闪烁着兴(xìng xīng)奋,随即(jì  jí)开始了艰难的攀登。我有意离他远些,以使他没有依靠。上到半途,他回头找我,见我还在楼梯下,忽然惊慌失措,身子一晃,似要掉下来。我的心揪了起来,赶紧鼓励他:“上,慢慢上,你能上去。”

      他犹豫着。对他来说,下比上还难。他没有退路。他嘴里“爸爸,爸爸”地叫着,似在给自己壮胆。终于,他鼓足勇气,颤巍巍地抬起脚,继续往上爬。

      他成功了。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高兴地举起双手欢叫起来。∥

      上16级楼梯,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对他却是大大的成功。由此可见,成功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并且无大小之分。我们在羡慕别人成功,感叹自己平凡渺小的时候,不妨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当不上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学会用脚写字的成就感绝不比一个竞选总统成功的人小。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去做,并且做到了,就是成功。∥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读音,用圈表示。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非凡(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颤巍巍(AB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那16级楼梯,在两岁儿子的眼里无异于一座大山。”文中的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可以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成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院子里便传出了欢乐的笑声。

    “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树上,摘一朵白云,给你做衣裳!”“傻孩子,那白云咋能做衣服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那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刻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人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灵巧的手指,把一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椹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着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椹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边,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着,_______________,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

    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色的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摘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直铺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椹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滑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盆地,桑树也连根拔掉了。秋天,我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走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1】题目“但愿有个梦”,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   )。

    A.概括全文记叙的中心事件

    B.引起对全文内容的回忆

    C.含蓄地点明全文的主旨

    D.表明全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本文的行文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姥姥之间的几件难忘的往事。

    春天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桑椹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椹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椹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椹就一个个飘下来

    【4】作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文的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的勤劳、朴素、大方。

    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想法。

    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

    D.回忆“我”与姥姥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

  • 13、课内阅读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 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画“ ”的句子,再填空。

    词语“________”、“________”表示数量多, “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自己的王国”指的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选择恰当的词语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严肃沉默  ②舒缓平稳  ③悠然自得

    4第二自然段写了草原从动态到_______的变化过程,忙中有序的人们,在宁静、_______的氛围中走向草原漆黑、_______的夜晚。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画掉。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__________

    5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等成语来形容。

    【3】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短文,回答问题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呛(liàng qiàng)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文中标出,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用“____”划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划出写联想的句子。

    【3】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文章赞扬了小姑娘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表达了小姑娘要像盲人伯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4】给文章分段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

    ①按事件发展的顺序;

    ②按时间顺序;

    ③按地点变换的顺序;

    ④按“总—分—总”的顺序。

    你给这篇文章分段采用了第___种方法。

  • 17、阅读理解。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的。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又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这篇短文是一篇(  ) 。

    A.散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童话故事

    2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嵩岳寺塔 C.密檐塔 D.金刚宝座塔

    3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4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C.嵩岳寺塔 D.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5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②现存唯一。③建筑材料有砖。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18、阅读理解。

    丰碑

    李本深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有改动)

    【1】“丰碑”原来的含义是_______,用“丰碑”为题是因为“丰碑”象征了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环境描写

    D.侧面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发愣——( )——愤怒——震惊(发怔)——( )——( )

    【5】为什么军长后来“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军长作了简要汇报。

    C.军长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

    D.这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军长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军长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 19、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越来越____________

    2不是孩子处于这样危险境地的原因是(   )

    A.孩子被猴子逗得恼羞成怒。

    B.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

    C.孩子非常喜欢那顶帽子。

    D.水手们没有及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3当被猴子一次又一次地逗弄时,孩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6%)

    例:天空格外晴朗,连一丝白云都没有。

    (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2)校园里可干净啦,  

     

  • 21、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的自画像

    提示:《我的自画像》就是自己写自己,即用文字给自己画个像,写出自己某一个性格特点。

    动笔之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脾气、习惯等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之处。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因为“画像”,所以写好自己的外貌尤其重要,要进行恰当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注意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