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B.写研究报告时要写出研究目的,写清楚研究方法
C.搜集资料的办法主要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D.研究报告必须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
2、“识字”的关键是认识字的读音,请用“√”把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出来。(6分)
似的(sì,shì) 出差(chāi,chā) 折了(zhé,shé)
支撑(chēng,zhāng) 慷慨(gāi,kǎi) 天穹(qióng,qóng)
3、“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
A. 本地人 B. 外地人 C. 外国人 D. 长头发人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然起( ) 养( )( )优 出( )划( )
( )( )无垠 ( )不自( ) 兴致( )( )
1.选词填空。
①我对黄继光叔叔那英勇献身的精神( )。
②十月的秋风拂着大地,( )的田野一片金黄。
2.写一个与“兴致( )( )”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猜猜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臣兄知贼兵至近,恐夏侯惇孤力难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三国演义》
倍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三国演义》
经天纬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水浒传》
屯街塞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条大汉引着众人入进店里,主人笑容可掬,迎接道:“大郎请坐。”——《水浒传》
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诗句、名言警句或歇后语。
(1)爷爷告诉我,做人要如君子般心胸开阔,不能总是斤斤计较。这让我想到了《论语》中的“君子_______,小人长戚戚。”
(2)弟弟毫不犹豫地向灾区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零花钱。“恻隐之心,______,”希望弟弟能始终保持这颗仁义之心。
(3)“谁言寸草心,报得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_________”则道出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离情别绪。
(4)爸爸一本正经地对哥哥说:“我们今天‘咸菜烧豆腐,______。’事情做不好,不能推卸责任。”
(5)有一户穷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请为这副对联加一个横批:________。
7、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这句话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不用麻醉剂的决定感到_______ ,从而表现了刘伯承____ 的意志。
8、组词。
寞(________) 敝(________) 漠(________) 敞(________)
9、课外阅读:(10分)
第 一 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然而小男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概括写出下面三种人的态度:(不能重复 )(3分)
①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②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胡子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赞同文中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事。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后山上草丛中灌木里的蝈蝈可真多,吱吱的叫声,撩得我的心痒痒。爸爸很快捉了好几只。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叫着。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
爸爸看到后,说:“捉蝈蝈也要有技巧,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最后,它停在小树叶上。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合过去。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1】小作者第一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作者第二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一次没捉到蝈蝈,第二次捉到了蝈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xǔ)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留存史册。只有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合理使用汉字,才能传承汉字文化。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无可替“带”: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 ,“神离”指: ;“一举”指: ,“多得”指: 。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短文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请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若飞狱中锻炼的方法有:日光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你觉得王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调,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读一读。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4】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忘了写内容。”
14、阅读加油站
(一)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人: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5、课内阅读。
加伦之后就该涅利了。当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时,许多人笑了起来,有的还“嘘!嘘!”地起哄(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大伙儿立刻止住了笑。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我觉得他随时都会头朝下栽( )下来,摔得半死。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涅利是怎样努力向上爬的?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同学是怎样鼓励他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这几段话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笑”,可以组很多词,例如: 、 、 。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在笑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笑”,“他”在笑什么?写写涅利这时的心理活动。
16、你将成品进行了展示,奇奇看后对诸葛亮产生了兴趣,于是去找了相关故事进行阅读。
空城计
佚名
①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率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以备蜀军大撤退。然后,诸葛亮让马岱(dài)、姜维仍领兵伏在山谷中。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
②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yì)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所带的五千兵马,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两千五百兵马在城中。众文官听得这个消息,无不惊恐吓得魂不附体。
③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收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让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chǎng),戴了丝织布头巾,让两个童子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弹起琴来。
④魏军前军冲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诸葛亮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执塵(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⑤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他回到军中,下令后军作前锋,前军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尔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⑥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逃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战。”众官犹有余悸(jì),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好扔下西城逃跑了。”诸葛亮说:“我如果是司马懿,一定不立即退兵。”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请根据内容梳理并填空。
空城计 | 起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蜀军城中只有两千五百兵马。 |
经过(2)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出一派祥和的氛围。 | |
结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已让关兴、张苞在北边小路等候迎战。 |
【2】(词语理解)请你联系上下文猜测句中加点部分的意思。(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犹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作用)同学们对下面这个句子产生了争议,请你选出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
A.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从司马昭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一点军事知识都不懂。
B.用司马昭的话来衬托司马懿的多疑,侧面表现出了诸葛亮善于洞察人心。
C.此处有关司马昭的语言描写可以直接删掉,不会对文章有什么影响。
D.此句引出了后文司马懿对于自己退兵的解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内容理解)请你分析下面三个“笑”的不同之处,将表格补充完整。
文中的三个“笑” | “笑”的原因 | 什么样的“笑” |
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 | 司马懿并不相信属下报告的城门大开、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的消息。 | 不以为意的笑 |
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 | (1)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的笑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 (3)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的笑 |
【5】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你也运用语言描写,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注意要能突显人物的特点。(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清晨去上班,她把九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__你已经放假__你今天的任务是__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__读完__远处的青山__这本书__//
佩佳想再睡一会儿,妈妈上班的时候睡觉才香呢!当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不过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
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桑树下,他想:“我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
然后他跑到果园里去,吃了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了约莫半个小时,尔后又在桑树下坐了下来。//
傍晚,妈妈回来了,她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可你要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事。”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出面包的芳香。
“这是面包房。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一开来,面包就运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
“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的,是不久前刚还来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样这么多的新书。”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妈妈清晨去上班,她把九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________你已经放假________你今天的任务是________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________读完________远处的青山________这本书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①麦茬:________。
②馋涎欲滴:________。
③游手好闲:________。
(3)①写出佩佳的想法。②概述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
(4)根据分段写出段意。
(5)佩佳错在________。“失去的一天”指________。
(6)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格言。_______ _______
18、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西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像士兵一样威武的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了。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一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饱满的颗粒,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啊!”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从短文中选择表示颜色的词语填空。(9分)
( )的向日葵花 ( )的石榴花 ( )的小喇叭
(2)在短文的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相照应的句子: (5分)
(3)本文的中心意思?请在这句话后面的括号打“ √ ”。(3分)
①这篇短文赞美了我家的小园花多、菜多、树多。( )
②这篇短文反映了我家的小园获得了丰收。 ( )
③这篇短文赞美了我家的小园的美丽,表达了“我”对小园的喜爱之情。( )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我国有56个民族如果各民族之间语言都不统一,将不利于______________,不利于______________。
【3】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2、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3、习作。
《锁》这篇短文的故事结局,是否也让你的心“骤然紧缩了”,是否也让你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滴血”……短文中的哪个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你?短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深刻感受?请写篇关于《锁》的读后感,将你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大家!
要求:(1)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感触最深刻的部分;(2)再围绕感触最深刻的部分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3)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出感想;(4)标题自拟。注意书写工整,写后进行修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