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的故事了生在( )
A.三国时代
B.清朝
C.解放战争时期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甚聪惠( )
A.什么。
B.很,极。
C.超过,胜过。
【2】孔君平诣其父( )
A.寻找。
B.拜访。
C.询问。
【3】乃呼儿出( )
A.你,你的。
B.就,于是。
C.是,就是。
【4】为设果( )
A.替。
B.帮助,卫护。
C.表示原因、目的。
3、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友谊(yí)
B.舷窗(xián)
C.钥匙(shi)
D.怒发冲冠(ɡuān)
4、形近字组词
翘______ 载______ 端______ 浆______ 插______
翅______ 戴_______ 瑞______ 桨______ 播______
5、巧辨双胞胎(比一比,组成词语)
题(_______) 骤(_______)
提(_______) 聚(_______)
碑(_______) 艘(_______)
脾(_______) 瘦(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拔(______) 眨(_______)泡 (______) 钩(_______)毽 (_______)
拨 (______)泛(_______)炮 (______) 沟(_______)健 (_______)
7、比一比,组词语。
融( ) 辨( ) 埃( ) 砌( )
使( ) 辩 ( ) 挨( ) 彻( )
8、精彩回放:回忆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许多窗子连在一起,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走在街上, 。 , 。
结合这个段落回答,“多么奇丽的景色!”这里的景色“奇丽”在哪?
“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民族是哪个民族?它又“奇特”在哪?
2.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 ,走上了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 , ,传来 和 。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是 ;它的作用是 。
9、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了大拇指的形状不美。
【2】用“﹏﹏﹏”画出选文中的过渡句,作用是
【3】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仿照划线的部分,接着写一写大拇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时吟“明月几时有”;( )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A.中秋 B.清明 C.过年 D.喜悦 E.慷慨 F.送别
【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把下面的诗词句补充完整。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甲: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4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1200余年间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乙: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淤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1】甲段文字从表达方式看是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是____________。
【2】甲段文字画线句主要使用________的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葛修润进行了刻画。
【4】选文甲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10分)
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1)这段话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主人公叫________。(2分)
(2)他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梦想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却实现了,这说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支地质勘(kān)探队正在向山里进发。这支队伍翻山越岭,已经走了好几天了。山里的路特别难走,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开始时,他们是用马匹驮着设备和食品,但后来的路马已经无法通过了,队员们只得把马留下,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到了自己的肩上。
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处悬崖下,举目四望,四周峭壁林立,已经无路可走。
队员们筋疲力尽,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
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勘探队员,叫萨沙。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后,说:“我觉得这儿可以走过去。”
但大家都觉得眼前这座山根本无法翻越。于是萨沙决定自己先试一试,队长勉强同意了。萨沙一人艰难地往山上爬去。过了一会儿,上面传来了他兴奋的喊声:“你们都上来吧!有一块石头上有留言。有人从这里经过。”
所有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有人经过,( )说明他们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大家开始努力地往山上爬,( )一路上险象环生,( )大家都胜利地登上了山顶。等众人都上来后,萨沙指着一块石头说:“你们看,石头上有留言。”
大家一看,有一块大石头上果然写着短短的一句话:“8月15日到此。”这才是五天前的事。可到底是谁到这儿来了呢?他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呢?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队员们看到石头上的留言,都很高兴,信心倍增。
在山中长途跋涉,困难重重,难以想象,所以每当看到前人留下的痕迹,立刻就会感到轻松许多。由此可见,第一个登峰者将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和恐惧。
几个小时后,勘探队终于到达了一个小村庄。队员们吃了晚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回忆这几天艰苦的行程。
石头上的留言到底是谁写的呢
大家又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这时,萨沙不好意思地坦白说 留言是我写的
我是想让大家都有信心翻过那座山
【1】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得而知:__________ 险象环生:____________
【4】“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是______。
【5】短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7】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8】读完短文,你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近义词:震惊——______ 反义词:喋喋不休——______
【2】选段中的“居然”能换成“果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选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句子中将 比作 。
【5】疑难点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七十二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③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⑤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⑥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文章围绕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写了独特的外形特点、______、______三方面内容。
【2】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采用了静态描写表现出了古城威尼斯夜晚的宁静之美,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与白天的动态描写相对应,进一步体现出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情趣
B.突出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美丽的城市,到了夜晚非常的安静
C.突出了威尼斯河道多,船夫驾驶技术好,是世界上文明的水上城市
【4】从文中找出一句动态描写,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说一下某一时间段的生活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按要求做答。
青城山下的男孩
我从青城山下来,急急地往停车场走去。爬了半天的山,有点儿累了,我想快点坐到车上歇歇。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身后跟了个男孩子,脏兮兮的脸上抹得一道一道的。我问他:“你跟着我干吗?”他怯生生地把攥着的小手张开了,手心里是一条项链:“你买了吧。”那是种最廉价的项链。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我不买,我不戴这玩意儿。”可他仍旧一步不落地跟着我。我心里有数,心想,这种孩子我见过,“小”奸巨猾的,离他远点儿。
到了车跟前,我回过身,冲着他随便往远处一指说:“你去那边看看吧,也许有人会买。”说完,我踏进了车门。那孩子一下子就哭了,是那种又委屈又绝望的哭,仿佛那道车门关闭了他全部的希望。他一边哭一边说:“你买了吧,我上学还没有学费呢!”“上学?”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于是我又走下车,从他手里拿过那串项链:“几块钱?”我问他。“3块。”不就是3块钱吗?给他吧。我一边掏钱一边对他说:“你真会做买卖。谁教你的?”那孩子没说话,只是用手不停地抹眼泪。旁边一位老婆婆说:“他爹妈都不在了,他跟着奶奶过。”原来是这样,我心里有点不平静。我打开钱包,没零钱,只有一张10元,一张50元的,犹豫了一下,然后抽出那张50元的递给他。他睁大了眼睛有点儿不知所措地望着我。我拉过他的手,轻轻地对他说:“拿着吧,好好学习。”那个老婆婆催促他说:“快谢谢阿姨!告诉阿姨,再来青城山,到你家去玩。”他接过钱,只是低着头,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突然,他转身跑了,越跑越远。我忽然觉得我是不是太轻率了,这么简单就把钱掏给人家了。
上了车,我一直望着他跑过的那条小路,突然发现,那条小路的尽头又出现了他的身影,越来越近,他是跑着向这儿奔来的,这次他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圆鼓鼓的。我心想,糟了,不知他又要向我推销什么。不过他没上车,而是径直地跑到我座椅的窗下,仰起小脸,气喘吁吁地把那个塑料袋举给我,隔着薄膜我看清了,是栗子,这种栗子是青城山特有的品种,个儿不大,尖尖的,5块钱一斤。我以为他又向我兜售,就忙摆手对他说不要,但那孩子说是送给我的,说着,他还用他那小黑手抓出一把给我看。
我心头一热,一种复杂的感情在我心底升腾起来,我又走下车,来到他面前。只见他那小花脸抹得更脏了,头发里湿漉漉的都是汗。我蹲下来,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阿姨不要,阿姨回北京太远,拿不动。”他像是没听见我的话一样,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拿着嘛,拿着嘛。”我只好捧了一把。见我装到兜里,他高兴地冲着我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咧着嘴笑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笑,天真、顽皮,但愿他能永远笑下去。
(曹桂玫)
【1】写出第2和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这段话采用_____的结构方式,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__________这个中心。
【3】“挤”在“拥挤”中的意思是(_____),在“挤过去”中的意思是(_____)。
A.用压力使排出 B.在拥挤的环境中推、拥 C.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4】有人说画线的句子和本段的中心意思无关,放在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儿童诗两首
《我想》节选
我想把我自己
________春天的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________的地方。
溪边
垂柳把__________当做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鱼儿和笑声。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梦想是什么?用诗句的形式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23、习作天地。
题目: 最美
提示与要求:你的家乡哪里最美?什么时候最美?横线上可以填表示地名的词语,也可填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突显出“最美”二字。字数400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