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赤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向身体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两个人代表全班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这道作业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把方法教给了我,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C.奶奶的医术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姥姥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你怎么就看不到呢?”

  • 2、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⑥欢悦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       )声和抓鱼时的(       )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再次和儿时的伙伴(       )在那条小河边。

    A.③⑤④②

    B.①③①②

    C.③①②⑥

    D.③①④②

  • 3、下列选项中,对带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回头看。

    B.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C.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田;在田间除草。

    D.童孙未解耕织。 供:供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爸爸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做不义之事,正如《左传》中所讲: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小艇》一文,恰当地运用__________________,呈现出水城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3.这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笔下技艺高超的刷子李,_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4.《杨氏之子》中,面对孔君平的发问,杨氏子以“____________”来进行回答,他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林则徐

  • 5、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róng qì pài   qīng shuǎng

    ( ) ( )  ( )

    huī huáng   xié shǒu sōu suǒ

    ( ) ( )  ( )

  •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精神抖sŏu( )   dānɡ(  )部   阻náo ( ) 拽(zhuài)

      破zhàn(  )

  • 7、按原文填空。

    1、中国曾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2.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____________

    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______,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____________

  •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帘_____   猴_____   腮_____   隐_____)  

    _____   窗_____   候_____   思_____   稳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丝绸之路

    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 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汗朝与西域各国的   ,从那以后,一对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   ,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来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 、变得美伦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1在横线上填下恰当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来看,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为中国输出的是_________,而西域各国输出的是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字具体指什么?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

    假如安息国的国王几年后来了中国,他会对汗朝的皇帝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请写出来。(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结合语段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商人

    坐小艇

    _____

    _____

    高声谈笑

    孩子

    _____

    _____

    做祷告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____________

    2边读语段边想象画面,再填空。

    白天小艇出动了,人们各自忙碌着,城市就________起来了,这是对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描写;夜晚,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变得________了,展现了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美。

    3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锁》,回答问题。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地怂恿(sǒng yǒng)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一图。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③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断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读短文,下面概括短文内容最准确的一句是(   )

    A.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B.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C.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D.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品读画橫线的三个句子,结合短文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A.第①句是对李小川的神态、动作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②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③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了大姑两次“眨眼”,两次“眨眼”的意思一样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何用《锁》做题目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讲了一个帮人开锁的感人故事。

    B.因为围绕“锁”讲述了一个难忘的故事。

    C.因为讲述了人们对曾经犯过错误的人不信任,关闭信任之“锁”的故事。

    D.因为这里的“锁”,一是指围绕开锁发生的故事,二是指人们心中的信任之“锁”。

  • 12、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它们都是风,( )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点风,(   )是暖烘烘的,吹散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子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 )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是因为…… 虽然……但是…… 即使…………

    (2)这篇文章的2-5段落是 关系,因此,本文可分为 段,请用“∥”在文中标明。

    (3)按要求填下表。

    季节

    风的名称

    不同季节风的特点

     

     

     

     

     

     

     

     

     

     

     

     

    (4)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课外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操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谓(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yì)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曹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jīng)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①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请给短文补充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大惊失色:____

    若无其事: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操的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特点。

    【5】为什么诸葛亮能骗倒司马懿?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么想的?请你在文段中①处,添加一段司马懿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与“三”有缘,我知道它里面有____、蜀、吴三个国家;我还了解了有关“三”字的小故事,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三英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遂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将合适的词连线搭配。

    制服 隧道 事情 狰狞

    发现 温度 斗志 简单

    控制 规律 天气 昂扬

    延伸 冻土 面目 恶劣

    (2)什么是下马威?风火山给了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3)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 15、阅读练习。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心中有些骄傲。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写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游戏,郑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她跟前,带着我到操场边坐下。“你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烧得滚烫,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你可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郑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从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有删改)

    【1】“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假设

    B.比喻

    C.拟人

    【2】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并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招损,谦受益”是什么意思?请写出一句和它意思相近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第一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 16、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难听的拉琴声。

    B. 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您喜欢我们这个域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

    “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 )了!”理发师( )了耸肩膀,两手一推,( )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槽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当理发师得知马克吐温没有票后,说了什么?用“”画出来。理发师的言外之意是

    (2)马克吐温是怎么回答的?用“﹏﹏﹏”画出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3】短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这里运用了人物对话的____种表达方式,好处是____________。这启示我们,写人物对话时,不要只用一种表达方式,要____________

    【4】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他常常机智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了一些麻烦。请阅读下面的两个故事,想想马克吐温会怎么说,填在横线上。

    故事一: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___________,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故事二: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丰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怎么知道______________呢?”

  • 18、   难忘的索溪峪(节选)

    是的,怎么能不着迷呢 ,又怎么能忘怀呢 ?

    尤其是那十里画廊。啊,画廊,这名字实在是好,真不愧是画廊。沿着那流水潺潺弯弯曲曲的山溪向上走去,你会惊讶地看到,一路上,两边青松高耸,绿树如云。人走在这两山夹峙的山谷中,就像走在一条幽深的小胡同里似的。仰头向上望去,上面是一线蓝天,两边是无数青峰。这青峰,一座座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千姿百态,美妙绝伦。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它们有的像身背草娄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女郎,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根独峙,像一支长长的火箭……好看极了。我实在惊讶,天公究竟用什么神奇的力量,给大自然造出如此变化无穷美妙绝伦的景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每一座青峰,都是一幅绝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这十里画廊的两边,就是这无数的画,无数的诗。他们纷纷的排列在你的面前,张着那绿色的臂膀,在向你拥抱,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啊,朋友,置身于如此优美的环境中,你怎能不着迷,不陶醉呢?

    山峰的众多,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是索溪峪一带风光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这十里画廊,可以说是比较集中地把这些特色表现出来了。那真像一道长长的画廊。人走在这画廊中。看着那两边的景色。真有置身于画中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这画中的一点,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啊,朋友,你说,这般景色,怎不令人着迷,又怎能使人忘怀呢?

    1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它们有的像( )老人,有的像( )妙龄女郎,有的像( )大楼,有的像(   )城堡,有的( ),像( )竹笋,有的(   ),像一支长长的火箭……好看极了。

    这句话可以( )来概括。

    2文中写到了作者的两次惊讶,前一次是___________,后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索溪峪的迷人的景象,然后仿写句子。

    A、它们纷纷地排列在你面前,张着那绿色的臂膀,在向你拥抱,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山峰的众多,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是索溪峪一带风光最显著的景色之一。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②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③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④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⑤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⑥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⑦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⑧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⑨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1文章第①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体会第⑦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 22、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读句子,完成练习。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1.句子中的破折号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绝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