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破绽(裂开) 半信半疑(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侵犯(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派头十足(作风,风度)
C.轰然(驱逐,赶走) 仰面朝天(脸向上,与“俯”相对)
D.绝活(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三抓两挠(搔,抓)
2、下列词语中的“陷”与“于物无不陷也”中的“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陷到泥里 B.两眼深陷 C.弥补缺陷 D.无不陷之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物莫能陷也。(陷:塌陷,陷进去)
B.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几时:几点,询问时间)
C.……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登时:顿时,即刻)
D.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安排分工)
4、补全歇后语。
(1)孔明借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二娘开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姥姥进大观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造句。(8分)
( )躬尽( ) ( )不( )待 了( )指( )
冲( )( )阵 ( )汤( )火 同( )于( )
含( )茹( ) ( )卫( )海 雪中送( )( )( )苦卓绝 任( )任( ) ( )( )相照
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6、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组词填空。(10分)
(1)在小组( )中,我们为了一个问题,( )得不可开交。老师让我们课后再查找一下相关资料,下周专门召开一个( )会。(提示:论)
(2)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提示:寂)
7、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句子。
例:(绿色的)的大伞
(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歌谣 ( )的荒山
例:滋润(树苗)
染绿( ) 奏响( )
结束( ) 拥抱(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________灯草,不放心,恐________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________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________就没了气。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话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摔跤》这篇课文主要通过_______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________、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小胖墩儿忠厚_________的个性特点。
9、课外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高朋满座:
如醉如痴:
蜂拥而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惊呆”了,是因为 ;人们“惊叹”,是因为 ;人们“震惊”,又是因为 。当演奏者再度登台演奏时,人们的心情是 。
【4】音乐家将乐器摔得粉碎,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让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他郑重宣布(大徒弟 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上画“√”,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3】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神情分别是:大徒弟____,可见他___;二徒弟_______,可见他______。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
【5】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
【6】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 k________ | w________ j________ |
欺凌 | 羞愧 | 毫无畏惧 |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12、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用“ ”画出选段中的过渡句,其作用是 。
【3】画“﹏﹏”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试着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你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1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解释下列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
(2)拱伏无违:____________
(3)序齿排班:____________
【2】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以及做事_________。
14、课文阅读。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 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选文中加点的“它们”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江轮甲板上,先看( ),接着看( ), 然后看( )。(要求写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
【3】“黑色剪影”“伸展着”,这是从 (_____)方向看的;“起伏着”,是(_____)方向看的。
【4】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整本书阅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孟,掣铁棒当头就打。长老用手扯住道:“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道他毒手!”长老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
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长老战战兢兢,口中念道:“这猴果然无机!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长老才有几分信了。怎禁那呆子气不忿,道:“这是师哥的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使不念咒哩。”
三藏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一回是章回体小说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这一回的标题是_________,读了回目标题,我能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话中有四个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再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写他的特点。
(1)行者:______________ (2)长老:___________
(3)女菩萨:________ (4)呆子:______________
(5)我选的人物是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发现(节选)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尔加·伊万诺夫娜为什么会气得脸色苍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写句子。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________;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盆_______碗,_______灶_______床,_______过来,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盆________碗,________灶________床,________过来,_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写出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白杨》片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爸爸介绍的白杨树的特点是( )。
A. 生长范围广 B. 挺拔 C. 适应力强 D. 怕风
【2】“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假如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为什么?
(2)看看《渔歌子》诗句里哪些景物在书中的插图上画出来了,哪些没有画出来。如果让你来改画,你打算怎么画?
20、按要求写句子。
例如:
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21、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从下列情景中选择一个,用上动态或静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