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屏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三拣四 酒店门前着一面旗

    B.损兵将 梢棒做两截

    C.哈子 豁

    D.湖 就血里用手来提

  • 2、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选择一个情境,做一名(  )

    A.小游客

    B.小小讲解员

    C.环境监督员

  • 3、柴斯特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是(   

    A. 有副好嗓子 B. 会拉小提琴

    C. 自身有魔力 D. 用两只翅膀摩擦发音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yōng dài   jì diàn dà sǎo   shì bù kě d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这个冬天,病毒fàng sì(__________)地狞笑。无数的白衣战士mó quán cā zhǎng(__________________),bēn fù(__________)抗疫一线。他们承担着fán máng(__________)的工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一道坚实的píng zhàng(__________)。他们的壮举令人sù rán qǐ jìng(__________________)。

  • 6、按要求完成练习。

    “承”部首_____,除部首外再查____画。“承”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接受,托着;B.担当,应允;C.受到,蒙受;D.继续,接续。把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括号里。

    (1)_____ (2)继_____ (3)_____ (4)_____

  • 7、下面歇后语中的加点字与哪个字谐音?填一填,并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A.外甥打灯笼——照( )                    B.梁山泊的军师——( )

    C.咸菜烧豆腐——有在先( )             D.隔着门缝吹喇叭——声在外( )

    (1)我严肃地对弟弟说:“我们( ),下棋输了可不准哭鼻子!”

    (2)他废寝忘食地发明了一个洗碗的小玩意儿,可这个对我们来说是( )啊!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同学甲: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

    同学乙:当“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并且“用刀片_______污迹,又用细绸子____________”,这一细致的描写,让我感受到梅花在老人眼中不仅仅是花,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丙:“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外祖父和小孩子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这样比喻,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丁:读完了课文,我明白了“梅花魂”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糟了。”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行包,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看。雨,哗哗地下着。“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童年的玩与乐》,编者:熊宁宁、徐轶有改动)

    【1】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主要讲了“我”掉了队,在__________的草海里艰难地前进。途中遇到了一个有着__________的肩膀、身材__________的同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自然段中说“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可以看出“我”当时又累又饿,非常想躺下短暂地休息一下。______

    (2)“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句话说明行包很重,里边装满了吃的喝的。______

    (3)在写这位同志牺牲说的话时,使用了不少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在文中表示列举的省略。 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来刻画这位同志的。_______

    【3】人物的行为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读文中画线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当时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__

    A.气愤 B.不服气 C.悲痛 D.敬佩

    【5】有人认为,文中的“他”这样做不值得,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练习。

    晋朝有一个名叫乐广的人,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一个朋友经常到他家去喝酒、聊天。

    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来到朋友家后,只见朋友卧病在床,样子很是憔悴。他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成这样啦?好些了吗?”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上次去你家做客,我刚端起酒杯喝酒时,就看见酒杯中有条蛇,心中便十分厌(  )。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  )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  )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的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倒影 倒映)在酒杯中了。看完朋友,乐广便回家了。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乐广在原地置酒招待朋友。当乐广把朋友请来时,便扶朋友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崇敬 恭敬)地请他喝。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了原委,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有删改)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朋友得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实这蛇是_________。乐广用____________的办法治好了朋友的病。这真是“心病还须________,解铃还须__________”。

    【4】和“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语段精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瞑目 所在 石碣

     

    石碑 闭上眼睛 地方

    2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 动作描写   B. 语言描写

    [甲]句:_________ [乙]句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外短文。

    《泥人张》(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来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来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个儿。

    【1】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写的是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中“戳”字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泥人张使用怎样的办法来“回报”海张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泥人张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①下雨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儿,红的、花的……(A)

    ②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B)‖

    ③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镇上去上学。遇上下雨天,常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④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⑤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咱买一把吧!”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里,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⑥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哩哐当”,满屋里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⑦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⑧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⑨“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面伞。我撑起,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⑩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却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盼望—( )        体谅—( )

    【2】联系上下文,选择带点的字最合适的解释。(选填序号)

    “酸”在字典里的解释: A.酸味        B.疼痛        C.难受        D.不大方

    心里一( )    寒小气( )

    【3】文中A、B两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选填序号)

    省略号常见用法:①表示列举省略   ②表示语气停顿   ③表示语意未尽 ④表示时间延长

    A处省略号应取______           B处省略号应取______

    【4】“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半信半疑?

    _______

    【5】“每一个表情都是心声的表达”,文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笑”,请联系上文找一处,谈谈母亲的“笑”在表达怎样的心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

    【6】短文最后一句与前面哪一自然段照应,用“﹏﹏”画出。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读故事,回答问题。

    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人说:“夫人,您太美丽了!”不料那位贵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活、言语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说谎。”

    【1】贵妇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克·吐温的回答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马克·吐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芳草地。

    晏子巧救烛邹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派烛邹看管捉来的鸟。一天,鸟全都飞走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看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晏子话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怒不可遏”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为什么要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呢?请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斥责烛邹的三大罪状分别是什么?他想婉转地表达什么呢?照样子,填一填。

    4齐景公为什么不杀烛邹了呢?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明白了,烛邹的过失还不至于让他被处死

    B.齐景公害怕晏子继续指出烛邹的错误,让烛邹在大臣面前丢脸

    C.齐景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想小题大做

    D.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谏言,知道要以大局为重

    5联系全文,写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 19、阅读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①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②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③那匹小马,也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④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⑤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边”。“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拍一拍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棵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_____”的句子选择一个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 )

    (2)在困难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十分激动。( )

    (3)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当“他”打开纸包看到几小块青稞饼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首长与战士的什么精神使你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句子。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百字练笔

    课文《景阳冈》的结尾写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没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你能猜到武松“挨下冈”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