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选项。
五星红旗迎风( )
A.飘浮
B.飘扬
C.漂浮
2、从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划上“√”。(4分)
(1)五千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 热心 热爱)地鼓掌,欢迎瑞恩的到来。
(2)这件事发生得很(偶然 猛然 突然),谁也没有意料到。
(3)老班长的行为(激动 激励 激烈)着战士们。
(4)听到小金花的妈妈牺牲的消息后,战士们都哭得很(痛心 伤心 悲痛)。
3、没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
A.银装数裹 B.杯水车新 C. 废寝忙食 D.始料不及
4、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 ﹚ ﹙ ﹚ ﹙ ﹚
遨游 煤炭 军舰
﹙ ﹚ ﹙ ﹚ ﹙ ﹚
竭力 廉价 轨道
﹙ ﹚ ﹙ ﹚ ﹙ ﹚
铁锅 涨价 呼啸
5、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造句)
举( )无亲 衣( )无忧
百感交( ) 应运而( )
目瞪口( ) 声嘶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________
(2)急迫得不能再等待。________
(3)完全跟过去一样。________
(4)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________
7、 多音字组词。
8、正确读音我来填。
( ) ( ) ( )
炽热 天穹 充沛
( ) ( ) ( )
强悍 巨蟒 篝火
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哗”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______),组词(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______) 慢慢(______) 得心用手(______)
【3】本文围绕小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4】第二段自然段描写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没有见过小艇的人也能结合熟悉的事物大致想象出小艇的特点。
【5】本文中有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10、阅读检阅台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添上了几个字,使人们对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__,既帮助了老人,又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 )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 耸立( ) 情趣( )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内容感悟。(11分)
(1)《金色的鱼钩》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并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桥》一课向我们再现了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他把__________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_留给自己,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13、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中途不幸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们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王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
【1】读画“ ”的部分,展开想象,格列佛是怎么赢得小人国国王和人们的好感的?编一编,不少于50字。
_________
【2】读画“﹏﹏”的句子,展开想象,写写格列佛逃跑前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
14、①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1】以上选段,选自《西游记》回目( )(只填序号)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联系上下文,猜想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嗛眼:啄眼
B.淬下:坠下
C.乜乜些些:装痴作呆
D.剪尾跑蹄:剪掉尾巴用蹄快跑
【3】读画线的句子,这是对悟空_________的描写。
【4】从选文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
15、阅读《关于小学生近视的研究报告》,完成练习。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最近越来越多同学戴上了近视眼镜,连我也不例外,有些同学还嘲笑我们是“四眼田鸡”。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近视?针对这种现象,我对近视的原因、人数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浏览网页,查找有关近视的资料。
2.采访一下眼科医生,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应该如何预防。
3.统计一下我们班近视同学的人数和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调查途径 | 涉及的方面 | 具体内容 |
书籍 报刊 杂志 | 近视的分类 | 近视主要分为真近视和假近视:假近视就是在平常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视力下降;真近视是在成年后有些人由于先天性遗传的原因,才戴上眼镜。 |
上网 | 戴眼镜的坏处 | 用眼时间越长,眼镜的度数越高,眼睛的近视度数也可能会增加。 |
采访 | 为什么近视的 青少年越来越多? | 有人认为近视不会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
教科书 | 写字的正确姿势 | 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头正肩平背直脚稳。 |
四、结论。
1.防止近视,首先看书写字姿要端正,做到“三个一”: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3.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4.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5.定期到眼科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1】这份调查报告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
A.上网
B.滴眼液
C.近视
D.书桌
【2】下列行为中,会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 )
A.饮食均衡
B.睡眠充足
C.噪音小
D.光线暗
【3】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了近视,只要戴眼镜就没问题了。
B.505班超过半数的人没有近视。
C.真近视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
D.505班只有极个别近视同学的原因是先天遗传。
【4】下列各种行为,能缓解用眼疲劳的一项是( )
A.上网玩游戏
B.趴在桌上看书
C.坚持做眼保健操
D.在行驶的车上看书
【5】下列调查途径中,不属于这份调查报告的一项是( )
A.上网
B.问卷
C.查阅报刊
D.采访
【6】为什么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请根据表格中的具体内容概括三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坚守
①疫情将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隔离在向桥村老家,眼看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他心急如焚。
②听到教育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方案,李安学喜忧参半。喜的是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不会虚度时光了,忧的是老家没有通宽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网课怎么上。
③这些困难,对于一心牵挂着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来说不算什么。听人说山上信号好,于是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终于,在山顶,他找到了一处信号相对较强的地方。没有直播架,他便衣架木棍齐上阵,自己动于做一个,春寒料峭,每天清晨6:30,他腋下夹着课本和备课本,肩膀上杠着一把老式木椅,手里紧握着自制的直播架,急匆匆地往山顶赶路,开启他的“主播之旅”。
④虽然李安学每天只有一两节数学课,但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他依然坚持每节课“坐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准时进课堂,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
⑤山顶的风呼呼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也抵挡不了冷风的侵蚀,不到两个小时,李安学脸颊冻得通红,手脚逐渐开始麻木。早餐和中餐都是妻子在山下做好送上来的,上山一趟至少要40分钟,由于没有保温盒,饭菜早已凉透,但他仍吃得津津有味。
⑥一个月来,李安学的网课从未间断过一天,他的身影成了山顶的一面旗帜。乡亲们看着委实心疼:“李老师,委屈你了,村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哩!”他总是打趣地回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孩子们马上中考,那是47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⑦2月25日晚上7时,为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李安学顾不上天黑路滑,专门召开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网络家长会。夜幕降临,他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尽管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他还是摔了两跤,膝盖上、袖口处全是泥,但他丝毫没有退意。
⑧李安学镜头打开的一到那,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被他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李安学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后立即联系了电信公司,帮他加强网络信号。
⑨回想起这段“主播”经历,李安学笑眯眯地说:“山顶有寒冷,有风景,更有温暖。”
【1】从短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1)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____
(2)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五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说明了李老师工作环境很艰苦。
B.最后一段中的“寒冷”与“温暖”互相矛盾,表述不准确。
【4】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表示。
“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从这句话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高兴)。
【5】对李老师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老师。
B.他是一个做事缺少灵活性,不会应变的老师。
【6】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你是怎样学习的,写出两条与大家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禺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比一比,再组词。_
戈( )晰( )介( ) 疆( )
弋( )淅( )价( ) 僵(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清晰——沉思——严肃——坚强——
反义词:清晰——粗壮——坚强——动摇——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再仿写句子。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仔细读最后一段话,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8、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下列哪些事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傍晚的荷兰是寂静的?( )(多选)
A.奶牛
B.晚霞
C.挤奶人
D.船只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描写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的作用是( )
A.交代了时间
B.烘托出草原的美
C.突出草原的安静
D.告诉读者下文写夜晚的宁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其“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正面目
B.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由衷的赞美
C.说明荷兰是真正的牧场之国
D.纠正大家以前对荷兰的错误印象
【6】想一想“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不是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文中画“ ”的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拇指的形状算不上美。
【2】通过加点的三个词语,我仿佛看见大拇指,_____________的场景。六个“叫他”使我忍不住想称赞他:____________。
【3】将文中意为手指的“他”改成“它”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不属于食指特征的一项是( )
A.机敏 B.力大无穷 C.敢于探险 D.不怕牺牲
20、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1、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习作。
记一件_________的事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有趣、难忘、后悔……)。
(2)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写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情感真挚。字数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