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肇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诊所      轻蔑      委托

    B.樱桃      纳喊      诡计

    C.锻练      荣幸      特殊

    D.彼此      慈详      破绽

  • 2、下列句子不属于比喻句的是( )

    A.他们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C.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D.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 3、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是( )。

    A.一枝红杏出墙来 B.小扣柴扉久不开

    C.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完课文,你认为孙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本文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文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孙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田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齐威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渺小———(   )   依然———(   )   惊异———(   )

    紧迫———(   )   挺立———(   )   沉着———(   )

  • 6、我能写出读音相同的词语。

    例:pí pa枇杷—琵琶

    shì lì______——_______ yì zhì______——_______

    gōng kè______——_______   jí lì ______——_______

  • 7、精彩回放。

    1.__的瑞士莱蒙湖上, 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的,我都非常喜欢。 

    2.默写古诗。

    从军行

    []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选自《___》。本课借梅花来赞扬中国人,这种写法叫作____ 

    4.汉字字体的发展史:甲骨文___小篆___楷书。 

    5.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

    刘伯承:_______________

    方志敏:_______________

  • 8、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三九天穿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敲铜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墙头上挂狗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秃子打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1解释下列词语。

    委婉连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腾跌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不可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在中用“|”标出层次,并完成填空。

    老虎拿人

     

     

     

    2选文中的动词运用得极为传神,照样子摘录在下表中,并完成练习。

    描写对象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老虎

    扑搭、掀、吼、竖、剪

    ___

    ___

    武松

    闪、躲

    ___

    ___

    ①其中,描写武松的动作时,多次用到“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本意是突出武松的神武,为什么用大量的动词写老虎拿人的本领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说唐全传》中的打虎片段,完成练习。

    那雄阔海就换便服,走出寨门,望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望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岗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

    比较“雄阔海打虎”和“武松打虎”,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打”字

    陈原

    在生活中,人的不少动作都可以用“打”字来表示。比方“打毛衣”“打草鞋”,这并不是跟毛衣过不去,也不是要跟草鞋作对,而是要用毛线编织毛衣,将草编成鞋子。但不能依次类推,我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可见“打”字有点儿“神奇”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而有“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方“打酒”“打二两酒”“打香油”“打半斤油”。光说它是“买”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并不等于买水,而是到井边或河边用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也不是买洗脸水,而是在自来水龙头那里接一盆水就行了。

    “买”同“打”更不能等同。“打”不能代替“买”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虽然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打”字可真有点儿“神奇”了。

    “打”宇还有玩的意思。人们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这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动也叫“打”,比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这也绝不是要把什么球打碎,而是去玩球。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一种健身器材,却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这就不知什么意思了。

    其实除了某些运动外,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也用“打”字来表达,如“打伞”“打电话”“打的”。一些生理现象也用“打”字来构词,如“打嗝”“打哈欠”“打哆嗦”“打喷嚏”……

    你看,“打”字是不是挺神奇呀?!

    (有删改)

    1“作对”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做对头,跟人为难;②成为配偶。在画“﹏﹏”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填序号),这个句子中有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打”字之所以神奇,是因为(   )

    A.“打”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多。

    B.在生活中,人的不少动作都可以用“打”字来表示。

    C.“打”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十分重要的汉字。

    3同样是“打”却有不同的意思,请你在括号里写出下面词语中“打”字的同义词。

    打鼓________)   打柴________)   打鱼________)   打车________)   打雷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打”类似的字,比如“吃”。请你根据字义提示,写出带“吃”字的词语。

    (1)受人欢迎________)   (2)产生嫉妒情绪________)   (3)理解透彻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进一步研究“打”字,要如何搜集资料?又会搜集哪些资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鲨鱼

    我们的军舰停靠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吹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干燥的热空气,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救生圈把它栓好,便在救生圈里练习游泳。

    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去的。他们觉得救生圈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两个孩子在水里伸开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一个孩子一开始超过他的同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啊!”

    甲板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就看到这个海上魔王的身影。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了。“回头游啊!回头游啊!回头游啊!有鲨鱼!”炮手扯开嗓子叫喊。但是孩子们没有听见,仍然继续向前游。他们笑着嚷着,比刚才要快乐,还要喧闹。炮手吓得脸色发白,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水手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20米可是他们离孩子还远着呢。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个孩子回头看了看,马上就听到一声尖叫,孩子们已经朝不同的方向游开了。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炮手吧。他忽然离开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把炮口向下弯,瞄准好了,马上安上引火线。军舰上的人个个都吓呆了,大家都担心出事故。炮一响,就看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捂住脸。至于鲨鱼和孩子们的情形怎么样,一时没看见,因为人们的视线被浓烟遮住了。当水上的浓烟散去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后来这声音愈来愈响,终于爆发成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捂着的手,站起身来,朝海上望去。死鲨鱼白色的肚皮顺着浪潮飘荡着。一会儿,小艇划到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回到军舰上。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点明中心。

    B.环境描写,增加文采。

    C.前后呼应。

    D.介绍事情的发生的环境,为下文做铺垫。

    【2】文章除了结尾处提到“死鲨鱼白色的肚皮顺着浪潮飘荡着”,再也找不到细致刻画的鲨鱼的语句了,但我们却从文中很多地方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3】第⑤自然段描写炮手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段落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什么方法救出了孩子?你觉得文中的老炮手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闭 避)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饰 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 模模糊糊)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躁 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上恰当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些花惊醒了。”其实说的是玫瑰花的美激发了人们心中对美的热爱,他们变得善于观察美了。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跳水》,回答问题。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3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下来,这体现了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40秒”,明明时间很短,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得微一笑。

    ②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田忌是如何赢得比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1分)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精彩回放。

    纳塔莉,你父母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1这句话主要写威廉叔叔的(  

    A. 动作   B. 神情   C. 语言   D. 心理活动

    2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回忆上下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军神(节选)

    ①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③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④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⑤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⑥“七十二刀。”

    ⑦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⑧“你过奖了。”

    ⑨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⑩“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选文③—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刘伯承此时会想些什么。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通过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一系列描写,能看出他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是(   )

    A.由冷漠到赞许,再到关心、敬佩、敬仰

    B.由质疑到冷漠,再到温柔、体贴、敬佩

    C.由敬佩到赞许,再到关心、温柔、体贴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 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 22、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诗人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后,眼泪洒满衣裳的场面。请你运用第一人称,根据整首诗写一写诗人杜甫当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