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搅和(huo he) 叹气似的(shì sì) 黄焖鸡锅子(mèn mēn)
肿胀(zhǒng zǒng) 赤枣(chì cì) 唾沫(mo me)
2、浩浩晚上11点钟还在练习拉二胡。第二天,楼下的李阿姨对他说:“浩浩,你真刻苦,半夜里我都能听到你的二胡声呢!”浩浩回答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阿姨,您过奖了!
B. 谢谢李阿姨的夸奖,我会更努力的。
C. 李阿姨,不好意思,一定打扰到您休息了,我以后会注意的。
3、下面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她嘴上说话比蜜还甜,却在暗中 算计人,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
A.兜圈子
B.撂挑子
C.下绊子
D.扣帽子
4、课文内容回放。
(1)《草原》中“蒙汉情深_______,天涯碧草_______。”是全文的中心句。
(2)《将相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大作家笔下的人物,有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的廉颇。
(4)《草船借箭》一文选自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 》。
(5)“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中加点字意思。诣:______ 乃________
5、辨一辨,再组词。
渣( )滓( )纲( )烤( )签( )
查( )宰( )岗( )拷( )鉴(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 )( ) 美妙( )( ) 相映( )( ) ( )( )浩渺
顶天( )( ) 荷香( )( ) 宿鸟( )( ) 良辰( )( )
7、看拼音写词语。
8、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______、船夫驾驶小艇的______技术以及小艇的______,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______特有的风光。
2.《牧场之国》描绘了______牧场和谐的______以及夜晚的______。
3.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_年左右。
4.“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______,后两句写______,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___________的赞美。
9、聪聪还热心地带你了解了制作皮影的具体过程,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题。
步骤:选皮→画稿→雕刻→上色→装订→
①皮影戏选皮一般不是牛皮,就是驴皮。因为这两种材料兼具坚固性和透明性;②然后在纸上画出孙悟空的轮廓,并进行裁剪;③为了能在表演时更好地表现孙悟空__________的神态,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为皮影的每个部位上色;④将裁剪下来的画稿放在对应的皮子上,用小刀进行雕刻镂空;⑤最后可以使用鱼线将各个关节组装起来,这样更结实,在表演孙悟空__________这一动作的时候也更容易了。如果要表演《猴王出世》那一场,可能需要制作更多的皮影,才能完美再现众猴__________的场面。
【1】你发现聪聪说的制作顺序有一些问题,请你根据上面的步骤将句子重新排序(填序号)。
错误顺序:①②③④⑤→正确顺序:__________
【2】聪聪想要考考你,请你将下面的三个词语填入上面具体过程中对应的横线上。
序齿排班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3】(关联词)请你替换①句中加点的关联词,使得句意保持不变,将改后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身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痩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下来。
【1】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心里很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从母亲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将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最后一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像泼。像倒。”短短的两个词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______________),还表现出了(____________)。
【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挡。”这句话动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咆哮突出了( ),“狂奔”写出了( ),势不可挡写出了( )。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_______),写出了老汉的(____________)。
【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 ),狞笑表现了( )。
【5】语段中运用简短的(________)和大量的(_______)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文章中对( )的描写和( )的描写与对老汉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老汉的( )。
【7】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 )。高大的石头建筑( )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多音字组词。
散sǎn( )sàn( ) 曲qū( )qǔ( )
泊bó( )pō( )
【2】请将原文补充完整。
【3】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围拢——(____) 出现——(____) 笔直——(____)
【4】请你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拟人句。
【5】第二段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断,按要求作答。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在模仿这句话写一句话。
【2】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_______》 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_________________
【4】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
【5】“露从今夜白, 。”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则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
15、阅读专项训练。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ㄚ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短文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短文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有人说:恨“辣子”,骂“辣子”,不见“辣子”想“辣子”。请你结合这句话评价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晴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1】《泥人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说说“泥人张”这个俗世奇人“奇”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对泥人张捏海张五泥像的过程进行了细节描写,请加以品鉴。
(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句中加点的两个“找”字各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休会“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中“戳”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7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刷子李”和“泥人张”都属于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1】“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能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在晋代名门家庭,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他曾经临摹过好多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而且经过刻苦研究,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摩 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笔势,一有空就用手在衣服上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做官,也总在池边苦心(练 炼)字。之后,他就在池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染成了黑色,于是人们便称此池为“墨池”。
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打“√”。
【2】用“ ”画出连接第2、3自然段的过渡句。
【3】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很受教育,是否还想起了哪位刻苦学习的同学,请简要介绍他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9分)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再也不会有人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状石膏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2分)
①形容威尼斯的蓝天美好可爱。( )
②形容威尼斯的夜色水天一色时鲜艳美丽的样子。( )
(2)读短文第1自然段,这段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3分)
①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
②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
③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
A.写星星多,突出夜色美。
B.写星星的明亮,突出夜空美。
C.写星星衬托湖面的平静。
(3)短文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了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读短文,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4分)
①短文第2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记叙的。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②夜晚的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
A.妩媚可爱 B.清新恬静 C.明净绮丽
③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
A.静态 B.动态
④本文写了威尼斯的( )。
A.动态美 B.夜色美 C.静态美
(6)请课外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3、习作。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直以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大闹天宫、大战狮驼岭……这些故事引人入胜;孙悟空、红孩儿、六耳猕猴……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在阅读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2.表达真情实感。3.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