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到了雨季,这种树就生出一些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②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③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高大、奇特的树。

    ④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花纷纷开放。

    ⑤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插满红花的大花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⑤②

    D.③⑤①④②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展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B.“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七八岁的年纪。

    C.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D.《跳水》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 3、选择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住(lǒu kān 铸造

    B.犯错fàn 子(zhí)  yán  

    C.脚石(bàn xiàn

    D.dūn 碍(zhàng 骨(quá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回忆学习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1)《将相和》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小故事,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______,因为他______  

    2)古诗《牧童》向我们勾勒出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诗中______ ______描写了与明月清风相伴的意场面。  

    3)古人云:______,无志空长自岁______,日新者日进也,让我们树立远大志向,天天学习,不断进步。

  • 5、读拼音,写词语。

    1dù jì________zì sī________是你失败的主要原因。

    2.那只大虫被武松打了五七十quán_______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 bèng chū________鲜血来。此时武松也已经手脚 shū ruǎn________了,浑身没有力气,拿着已经折做两jié________的梢棒,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 6、读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1)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说明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辨字组词。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 8、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内容选择填空。。

    2这句话是_________描写,句中的“________”一词指的是习惯于做某事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出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三星堆古遗址位干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用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材料二】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乌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材料三】

    在新发现的五号坑中,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大备黄金制品,其中包括一张独特的金面县。据介绍,所发现的半张黄金面具的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同时,这件黄金面具厚度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来。虽只有半张,但它脸型方正,与成年男性脸部宽度相当:额头平整、眉毛突出,大立眼、高鼻梁、阔嘴微张,神情肃稽威严,透露出王者之气。

    目前所发现的半张黄金面具重量大约为280g,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是超过500g,这比目前国内所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黄金面具将超过金杖,成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1】阅读材料一、二、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世界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B.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C.据介绍,所发现的半张黄金面县的高度约23座米,宽度约28厘米,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县还要大。

    D.目前为止,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比已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会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

    【2】材料三中对新发现的五号坑的介绍时用语准确科学。请仔细阅读画波浪线的部分,将你认为表述准确科学的词语圈画出来(至少两处)。

    【3】结合材料三,选取正确的选项为黄金面具进行基本信息登记。

    名称

    ____

    出土坑位

    ____

    是否完整

    ____

    尺寸

    ____

    重量

    ____

    制作材料

    ____

    外形

    脸型方正,与成年男性脸部宽度相当:额头平整、眉毛突出,大立眼、高鼻梁、阔嘴微张,神情肃稽威严,透露出王者之气。

    A. 黄金       B. 五号坑        C. 黄金面具          D. 是       E.否

    F. 超过500g        G.约为280g        H.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

    【4】近日,红领巾广播站将为同学们讲解“三星堆”的相关知识,请你结合给出的资料,不适合列入讲解提纲的是(     

    A.三星堆的考古发现

    B.黄金面具的研究

    C.三星堆的考古人员

    D.三星堆的概况

  • 11、轻松阅读快车

    别让眼睛老去

    满分5 manfen5.com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布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很多人原来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送到集市上去卖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大批新树苗,几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获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中一组相互照应的句子

    (3)森林庄园”为什么能再度绿意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怎样理解“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 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稚嫩:_____________________ 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要插在门上,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爬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老北京的小孩子,没有一个没干过上房揭瓦这样调皮的事。

    那时,我刚上小学,开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房揭瓦。我们住的四合院的东跨院,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后山墙不高,我们就从那里爬上房顶,弓着腰,猫似的在房顶上四处乱窜,故意踩得瓦噼啪直响,常常会有邻居大妈大婶从屋里跑出来,指着房顶大骂:哪个小兔崽子,把房踩漏了,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她们骂我们的时候,我们早都踩着鱼鳞瓦跑远,跳到另一座房顶上了。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了一面坡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了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漫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新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前些天,路过童年住过的那条老街,正赶上那里拆迁,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装满了一汽车的挎斗,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也呈鱼鳞状。那可都是前清时候就有的鱼鳞瓦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结实,那样好看。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那么多童年的游戏呢!

    【1】鱼鳞瓦的特点有(               )(多选题)

    A.灰色

    B.单片不易碎

    C.低矮沉稳

    D.铺在一起很结实

    【2】本文第1自然段把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和鱼鳞瓦做对比,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第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鱼鳞状的灰瓦顶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

    B.“我们”爬到房顶上揭瓦玩,惹得邻居大妈大婶大骂

    C.人们在屋顶上晒东西

    D.“我们”在房顶上玩耍

    【4】本文以“鱼鳞瓦”为题,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老北京的众多习俗和儿童游戏?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说说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限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二)鲨鱼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men men)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men men)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滨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炮台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用  ——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   ( )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   ( )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  )

    3)文章第1自然段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2分)

     

    ————————————————————————————————

    4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你认为两个孩子的做法对吗?为

    什么? (3分)

     

  • 16、课外阅读

    诚 信

    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我不买。”绅士一边回答一边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您先拿上火柴,我去给您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英镑快步跑开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问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您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绅士去了男孩儿的家,两个男孩儿的继母在照顾受了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儿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被男孩儿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已过世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1解释词语。

    (1)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卖火柴的小男孩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没有按时把零钱给那位绅士。绅士被卖火柴的小男孩儿的______________深深打动了。

    3文中卖火柴的小男孩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绅士毅然决定把两个小男孩儿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想对卖火柴的小男孩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节选)

    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他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本舰队也停止了炮击。大海恢复了平静,海风送来了日本舰上的呼喊,叽里呱啦的,邓世昌一句也听不明白,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他叫人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甲板上,他有话说。全舰的官兵都来了,个个身上带着伤,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静静的,没有回音,只听见海浪拍击着船帮发出的哗哗声。

    邓世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舰一起沉入海底。兄弟们,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等死吗?”话音刚落,海仓陡然地从人群中蹦出来,吼道:“加足马力,把‘致远’舰开过去,撞沉日本的‘吉野’!”众人一齐怒吼起来:“对,撞沉它!撞沉它!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舰是日本海军的灵魂,只要把它击沉,敌人必定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大乱。邓世昌被这惊心动魄的吼声震撼了,他深情地望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多么好的弟兄啊,真想再看大家几眼,真想再和大家出一趟海,一起在甲板上唱一支北洋水师的歌。他不再多想,把手一挥,立即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吉野’撞沉。”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甲板上的数百名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全都用严峻的目光盯着越来越近的“吉野”。邓世昌的这一招儿把“吉野”舰上的小胡子舰长吓得走了神。起先,他根本不信中国的军舰敢拿命往他的舰上撞,直到“致远”舰真的出现在离他不远的海面上时,他才又蹦又跳地叫起来:“鱼雷!快放鱼雷!”一面慌忙下令“吉野”快往后撤。

    一颗颗鱼雷“嚓——————”地直射而来,“致远”怎么躲也躲不开。砰!一颗鱼雷炸了,又在“致远”身上添了个洞。紧接着,好几颗鱼雷一齐击中了“致远”的舰体,它像一个迅猛奔跑的勇士猛地被人砍断了双腿,在海面上打着圈圈。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

    1读文章,再按文章内容填一填。

    本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和日本的“野”舰战斗时,舰体_______,舰上官兵却不愿意向日本人_______。在邓世昌的率领下,“致远”舰上的全舰官兵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勇猛地向“吉野”舰撞去,最后,全舰官兵一起___________,为国捐躯。

    2读下面一段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从邓世昌犀利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从邓世昌平静的话语中,我又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这段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致远”舰、____________人的情感。从“致远”舰“愤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去”,大海“______”“____________”,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致远”舰上的官兵带着对敌人的________,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_______________

    4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

    ①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________

    ③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邓世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5读了这篇历史故事,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邓世昌及“致远”舰上的这些官兵?下面不恰当的一组是( )。

    A.顶天立地、名垂青史 B.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为国捐躯 D.怒火中烧、犹豫不决

  • 18、(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正为正确的成语。

    不容缓(     默默无“蚊”  

    乐无穷(     一“明”惊人

    (2)你还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吗?

    (3)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 19、   梦圆飞天(节选)

    ①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例)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zàì zǎi 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  专家来了  手举花的少先队员来了  嘹(liào liáo)亮的 歌唱祖国 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毫)

    ②烈焰(生 升)腾,大漠震颤。宛(wǎn  wán)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把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画去。

    2把第①自然段中所缺的标点符号补上。

    3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句子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所选的第①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第②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2)从第①段话可以看出人们 的心情,

    可以用 等成语来形容。

    3)读了第②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 ,听到

      ,更感受到了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综合运用,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母亲是老师。( 扩写句子)

     

    (2)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喂,卖东西的,给我一支英雄牌钢笔。(改成礼貌用语)

     

    (4)这件事你能做好。(改为反问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大象的舞蹈很精彩。大象很笨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3)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2、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园地25%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会对身边的某个人曾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回忆这样的人,把他之所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写出来,可以用《我的       》或《      ×××》等作题目,字数在400左右

    附听读材料:(第10课第一自然段。读三遍)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