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字体演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D.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东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一个“又”字体现了多少悲愤,多少辛酸及遗民的苦盼。
B.“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
C.“五千仞”是形容华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黄河之长。
D.“遗民泪尽胡尘里”中的“遗民”指的是被遗忘的老百姓。
3、想谋取唐僧宝贝的和尚所在的寺院叫( )
A.观音禅院
B.雷音寺
C.小雪音寺
D.宝林禅寺
4、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肖____(______)____(______)
曼____(______)____(______)
夸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下列字组词。
龄( ) 荐( ) 辽( ) 纳( )
邻( ) 存( ) 疗( ) 呐(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_____是______朝著名诗人。
2.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的作者_____是______朝著名诗人。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然”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1.上联挂出后, (_____)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
2.他连个招呼都没打敦走了, (_____)是生气了 。
3.他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_____)顶撞了爸爸。
4.胜利(_____)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5.他(_____)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8、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填空。
1.《威尼斯小艇》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以及________等几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____________,展示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_________,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______,把荷兰牧场风光的_____美和_____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3.《金字塔》一文课文分_____篇短文,分别采用________和_______的方式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展现出了古埃及人民_______________。
9、品析完成练习。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的。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2】严监生的两个指头就是他的语言,他这时可能想说:“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主要抓住了__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着打糕,_______着炮火,_______过硝烟,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是您_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_着打糕,________着炮火,________过硝烟,_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雪中送炭”一词中,“雪”在选文中指的是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喻义是________。
(3)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
军神(节选)
①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③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④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⑤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⑥“七十二刀”。
⑦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选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汗珠滚滚”和“汗如雨下”都是形容________。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主要写刘伯承,为什么要用更多的笔墨来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甲骨文的发现(节选 )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劳作——_____ 刻痕——_____
【2】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反驳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讽刺作家马克·吐温遇见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于礼貌,马克·吐温恭维富翁的夫人道:“夫人,你真漂亮!”
没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马克·吐温,傲慢地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头脑非常机敏、言辞一向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答道:“没关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那位夫人听后,虽满脸怒气,但又无言以对。旁边的富翁见夫人受窘,马上就忍不住了,他打量了一下马克·吐温,见他穿着破旧,不修边幅,就嘲弄说:“唉!你这副样子和毛驴能差多远?”马克·吐温目测了一下富翁和他之间的距离便说道:“没多远,大概有两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傲慢:________。
②无言以对:________。
【2】写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机敏——________
犀利——________ 嘲弄——________
【3】辨词归类。
心痛 漂亮 恭维 遗憾 傲慢 机敏 凶恶 打量
①褒义词:________
②贬义词:________
③中性词:________
【4】马克·吐温真不愧为讽刺作家,仅仅两句平常话,就战败了富翁及他的夫人,他的绝妙回答中,第一句是说给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句是回答________的,意思是说________。
14、阅读与感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
司马迁(激愤 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控制 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 藏)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了此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3】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哪些成语,请写两个。________、_______
【4】你读过《史记》中的故事吗?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话改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缺乏——( ) 清晰——( )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_______ ”上。(2分)
16、阅读芳草地。
晏子巧救烛邹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派烛邹看管捉来的鸟。一天,鸟全都飞走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看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晏子话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怒不可遏”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为什么要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呢?请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斥责烛邹的三大罪状分别是什么?他想婉转地表达什么呢?照样子,填一填。
【4】齐景公为什么不杀烛邹了呢?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明白了,烛邹的过失还不至于让他被处死
B.齐景公害怕晏子继续指出烛邹的错误,让烛邹在大臣面前丢脸
C.齐景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想小题大做
D.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谏言,知道要以大局为重
【5】联系全文,写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17、阅读短文。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 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中的“一边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18、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轻一点儿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 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豁( huó huō )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双目失 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 60 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jué jiào),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mò mó)得多……”
那一天,我倒(dào dǎo)空了 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文中第一自然段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意思的词语是_____。此时此刻,让作者出乎意料的是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良苦用心”的意思是_____,在这句话中指 _____。
【4】文章的第一句话是短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中的_____和_____两个词语点明了短文的主题。
【5】朋友从刚开始接受不了现实,到最后能坦然面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出来。
十分悲苦,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意味深长,你从中读出来什么?
__________
19、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用直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2】用直线画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20、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请你选取你生活中曾经的一次尝试,先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补充完整,再把经过和感受 真实地写下来。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