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描写柳树且含有送别意义的诗句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D.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依次 肩榜 出谋划策
B.放肆 信心 胸有成竹
C.赏识 描准 心惊胆战
D.船仓 下唬 哭笑不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拔草 旖怩 秉性 良晨美景
B.山寨 骚痒 忌伟 蘸浆
C.骏马 纽扣 亨乐 出谋画策
D.拇指 屏障 绵羊 淤泥
4、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钞(______) ___(______) 熔(______) ___(______)
稍(______) ___(______) 瞟(______) ___(______)
5、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4分)
(1)王老师( )地对大家说:“你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要求自己,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望着他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老师( )地批评我,我受到了教育。
6、词句段运用。
1.先说说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再分别选择一种情景写一句话。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冷或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
②(慢或吵)____________________。
7、善解词意。(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哨棒从半空(________)将下来。
2.那只大虫翻身又(_________)将来。
3.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________)出鲜血来。
4.武松一步步(________)下冈子来。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言的父爱(节选)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意儿。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识过的。“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
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着玩笑说:“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我有点失望。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那你怎么办?”
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A)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B)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C)为了欣赏,(D)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可是父亲说:“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无言的父爱。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1】在文中的括号中写上合适的关联词。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2】“骄傲”的意思有两种:①自满,看不起别人;②自豪,自己感到光荣。文中“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一句中“骄傲”的意思是第_______种。请你也以这个意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描写父亲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对“我”无限的爱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生活中也感受着亲人给你的爱,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亲人对你的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就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被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 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约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约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
有人估计,( )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用火车装运,需要约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也很难插入锋利的刀片。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动用了约10万人,完成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本文加个恰当的标题:《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写金字塔 “宏伟”和“精巧”的句子。
【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火眼金睛。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___ 矗立—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勤劳—____ 精巧—____
【6】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金字塔主要用了( )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7】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犹如在花海中穿行。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会有凉风袭来。如若在烟雨迷蒙中看长城,它好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博大雄伟。
【1】短文围绕______________写的。
【2】短文画“﹏﹏﹏﹏”语句采用了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短文画“____”语句采用了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若在烟雨迷蒙中看长城,它好像一条出水的蛟龙。”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1】“我”认为庭院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石榴花的特点,请你在句子旁的方框里作简要的批注。
【3】阅读第③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下列对这件事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
B.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深深的怀念之情。
C.表明了“我”被蜜蜂蜇后十分后悔。
D.间接写出了庭院绿得生机盎然。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明作者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
B.这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D.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表明了作者儿时的生活充满活力。
【5】回忆《祖父的园子》一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书
书籍就像繁茂的大树。伟大之书是根,大家之书是干,名家之书是枝,其余不过是叶,树叶落了,枝干犹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书”林新叶催陈叶。
书籍就像浩瀚的海洋。涉足沙滩者可以拾到漂亮的贝壳,至于海中蕴藏的无数珍奇,只有勇敢无畏的探海者才能得到。
书籍就像无价的宝石。有的价值连城,有的弃之不惜。
有可读之书,有可用之书,有可读而不可用之书,有可用而不可读之书,有既可读也可用之书。
不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厚;善于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
耳读是极为重要的读书之法。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也。但神读才是最佳境界。神读方能神解,神解方能彻悟。读书能神读,下笔才有神。
读书的过程,( )是个审美的过程,( )是个再创造的过程。读书而无创造思维的介入,不可能把书读活。
是人读书,不是书读人。人读书,可以把死书读活;书读人,可以把活书读死。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写书籍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运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短文中叙述的书有五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连续 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 激励)了我的想象力。我(希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 计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盈——( ) 遥远——( )
简单——( ) 安静——(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写的,选段的故事情节可以这样概括: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擂鼓呐喊→曹军放箭→__________。
【2】“箭好像下雨一样”是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
【3】面对鲁肃的疑问,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
A.雾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战。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诸葛亮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D.曹军的水军战斗力弱。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让船队“一字摆开”,还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聚集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了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收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编设床位(个) | 建设用时(天) | 参与建设人数 |
火神山医院 | 3.39万 | 1000 | 10 | 4000以上 |
雷神山医院 | 7.97万 | 1500 | 14 | 7000以上 |
小汤山医院 | 2.25万 | 1000 | 9 | 7000以上 |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医院建设信任度不高。(______)
(2)火神山医院是第一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______)
(3)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途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______)
(4)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三所医院都是为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______)
【2】面对疫情而建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还要(美观 壮丽 壮观 雄壮),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呼呼 霍霍 扑扑 猛烈)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火,它们从半空倒映在蓝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用“ ”画出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第四自然段属于_____(静态 动态)描写,加引号的“明灯”指________。
【3】“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在这句话中,可用成语“_____”来形容“我”的心情。
【4】前三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方位顺序
【5】文章描写了海滨夏夜哪几个时间段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思考作答。
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 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 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 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 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 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用“√”表示出来。
【2】给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
(3)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_______________,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_______________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着收割的稻田,好似_______________。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晩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晩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抢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然后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选择合适的内容补全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一团火焰
B.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2】作者走入秋的原野,观察了凉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请用横线画出一处文中的静态描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文中的动态描写。
【3】读完短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给它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图。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21、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第一次为灾区捐款;第一次遭遇地震……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你最难忘的,请你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