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大理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忽必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

    A.统一蒙古草原 B.率军灭亡西夏

    C.与宋联合灭金 D.建立元朝

  • 2、宋太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集中财权,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转运使

    B.设置通判

    C.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 3、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B.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C.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 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蒙哥 D.铁木真

  • 5、“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地。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正的选官制度

    B.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C.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D.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

  • 6、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当时产量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 7、“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 金灭辽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宋金和议

  •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下列有关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时,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 蒙古族和满族都曾建立过统一全国的政权

    C. 灭亡北宋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D.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修筑长城

  • 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的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皇帝的日常生活”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 10、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 蒙古族 回族 B. 朝鲜族 回族 C. 土家族 藏族 D. 蒙古族 满族

  • 11、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是国家加强对地方管理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请问,省级行政区域的出现,最早是在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12、“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549万余倾增加到1724年的683万余倾;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 13、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 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满族

  • 14、我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海南岛

    C.余杭

    D.开封

  • 15、被后世称为“诗仙”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 16、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兽医术、畜产品等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 17、唐代艺术名作《送子天王图》的画家是

    A. 阎立本

    B. 吴道子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 18、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的书斋里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包含的历史人物有

    A.刘邦、项羽

    B.项羽、勾践

    C.秦始皇、刘邦

    D.勾践、刘邦

  • 19、“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明祝万祉),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他的设计者是

    A. 毕昇

    B. 李时珍

    C. 李春

    D. 宋应星

  • 20、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1.郑和下西洋

    2.成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A.盛唐气象

    B.元朝的统治

    C.明朝的对外关系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称为“________”。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为________。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时该族有一位历史人物通过联姻谱写了族团结的佳话,她是________

    北宋时,与北宋并立的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分别属于________族、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它们同北宋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如:北宋与辽之间订立________;南宋时期,________年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友好相处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 22、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2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 24、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 25、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 26、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

  • 27、清代的_________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这部小说初名《________》。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 _________》,在乾隆晚期时排版面世。

  • 28、根据下列提示内容完成填空:

    (1)建国初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3)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

    (4)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______策。

    (5)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______原则。

    (6)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方针—--------______的方针。

  • 29、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 30、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制度。在中央,由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品

    ①司马光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

    ④汤显祖

    ⑤曹雪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正式颁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了领奖台,激发了某校七年级同学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请你参加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产生文明的摇篮)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改进生产工具)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三: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材料三所述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请写出其名称。结合材料说说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

    (调整统治策略)

    材料四: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改革事件?其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能给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的发展提供哪些策略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