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顿动物记》中“我”捕获狼王洛波借助的是( )
A.毒饵 B.猎枪 C.陷阱 D.猎犬
2、浩然的太爷爷今年刚过完百岁大寿,你知道古人怎样称呼一百岁的老人吗?( )
A.古稀
B.花甲
C.期颐
D.不惑
3、下列诗句出自秦观的《浣溪沙》一词的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________
②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________
③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梅花魂》内容填空。
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____,愈是________,花开得愈________、愈________。她是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呢!
2.课题“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看看谁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8、比一比,然后组成词语。
账(_______)暑(_______)锐(_______)博(_______)慕(_______)
胀(_______)署(_______)脱(_______)搏(_______)暮(_______)
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行船的__________,也间接写出了船夫的____________。
【3】你能运用上面的描写方法,从下面情景中选择一个试着写一写吗?
课间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画横线的句子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选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3】选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11、阅读链接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1】 阅读上面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对文章有什么新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______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读书吧。
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熄焰,寂寂除光;行者欢喜,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淸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菲菲。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作者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这是讲的著作中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
【2】你喜欢著作中_____这个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挑战课外阅读。
在艳阳天中,许多风筝都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风等比北极星更坚定地直钉在天上的,那便是修长的蜈蚣了。它的头朝下,尾向上,眼睛可以笔直地成一条直线撞入青天的深心去。在忽而一松线的刹那,却如游龙般的矫健,但立刻又坚定如指着一个方向,把人的心带到无极之境去。
风筝在传说中以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的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但在我放风筝以来,此说大约已被玩的人忘记了,小孩子有风筝自然拿去放,没有风筝呢,心里总很希望天空能摔下一个风筝来。记得好像是在正月,有一个绿色的水桶样子的风筝,底下垂着一条绿绒绒的细长尾巴,每天清早必定从我家屋角斜飞过去。我真想把那“水桶”拿过来,好像那上面拴着青青的童心飞入如碧海的睛天中去。
【1】选文写了________造型的风筝,把它比作________。
【2】和课文一样,这篇文章也是写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和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15、整本书阅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孟,掣铁棒当头就打。长老用手扯住道:“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道他毒手!”长老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
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长老战战兢兢,口中念道:“这猴果然无机!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长老才有几分信了。怎禁那呆子气不忿,道:“这是师哥的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使不念咒哩。”
三藏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一回是章回体小说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这一回的标题是_________,读了回目标题,我能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话中有四个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再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写他的特点。
(1)行者:______________ (2)长老:___________
(3)女菩萨:________ (4)呆子:______________
(5)我选的人物是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
16、阅读与感悟。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我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孩儿们的依偎。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体阔的妇人。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丰满的肌肤上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岂不又象征着我们的母亲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至于说中国天然风景的美,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自不必说,其实中国无地不美,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为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嗐!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以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擦洗,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面貌来!
听着!朋友!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1】“听着!朋友!”中的“朋友”指的什么人?要呼喊这些朋友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起来写?
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________。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___________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8、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niè)嚅(rú)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她的笑容很纯洁。(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眼睛显得可爱。(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克无奈地去柴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30分)
近年来,随着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地球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人类甚至成为动植物的敌人,!请你代表地球给人类写一封信。
要求:(1)内容要真实,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主题突出,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