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课文—著作—作者”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施耐庵
B.《猴王出世》——《西游记》——吴承恩
C.《景阳冈》——《呼兰河传》——萧 红
D.《红楼春趣》——《红楼梦》——罗贯中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B.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至今都没有比它更高的建筑。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D.我们常说一个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这个人已经三十岁了。
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一样的一组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问其##dot##故 (事故)
C.弗能应 (应答)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①“大抵”的近义词是________。
②作者将________与梅花进行________,以此来突出梅花________的精神。
5、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爸爸搂过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________,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________,那是因为他看见________的右面,在一棵________的白杨树身边,________正迎着________成长起来。
(2)说说下面词的意思。“沉思”的意思是________,爸爸“沉思”的是________。
(3)“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
(4)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________。
6、补全本课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____一笑 ②______有成______ ③出______划______
④____________领先 ⑤不动____________ ⑥兴致____________
1.把画“ ”的内容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因为知道赛马之前孙膑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______,所以在第一场比赛输了后,田忌说话的语气、神态没有变化______。
2.这场赛马,因孙膑给田忌______,所以田忌最后赢了比赛。(选词填空,填序号)
3.用词语④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________) 姿态——(________)
略微一一(________) 耽搁一一(________)
光景一一(________) 顽强一一(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船夫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
(3)(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9、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①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10、阅读加油站
(一)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人: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1、妙妙将自己很喜欢的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分享给大家,请你来读一读。
七月瓜事
马亚伟
①晨光熹微,清凉的风把田野吹成一块抖动的绿绸缎。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之气,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家乡的大平原上,千百亩瓜田绵延而去,成为一道碧绿的风景。
②记得在麦田抢收麦子的时候,父亲总是特别焦急,劳动的节奏就像快镜头一样。而在瓜园劳动的时候,他的节奏放慢了许多,真的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呢。
③每年放了暑假,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在瓜园看瓜。在我记忆中,七月瓜事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搭瓜棚。
④西瓜成熟的时候,瓜园里的瓜棚就会一个一个冒出来,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其实,家乡人搭瓜棚的目的并不在于防偷瓜贼。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种西瓜,防谁呢?那个年代,瓜棚的意义就像门锁一样,“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对小孩子来说,搭瓜棚就像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是大人为孩子搭建的一个有故事的城堡。
⑤父亲找来木板、草席、木棍和塑料布,开始搭瓜棚了。母亲给他打下手,我和妹妹也在旁边帮忙。搭瓜棚的过程很有意思,把准备好的木板和木棍一点点拼装组合起来,就像鸟儿垒窝一样,最终搭成一个结实的小屋。瓜棚虽然简陋,却很实用,不仅能够遮阳,还禁得住风吹雨打。搭瓜棚是一种喜庆的迎接仪式,就像过年时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一样,还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⑥等瓜棚搭起来,瓜园里就热闹了。白天的时候,瓜园里充满欢喜的气氛。最热闹的场面,当属运西瓜。瓜田的地头长长的,大家在瓜园里一字排开,就像篮球场上传球一样,把西瓜传到田头。西瓜当然不比篮球,篮球不怕摔,西瓜如果“传递失误”,摔到地上就会稀巴烂,所以传瓜这件事还是有技术含量的。不过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乡亲们早就掌握了传瓜的技巧,做起来技艺纯熟,十分顺利。当然,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若是有西瓜摔到地上,大家便围过来分而食之。那西瓜的味道清甜无比,如今想起来都觉得那味道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东西。后来我吃过很多西瓜,但再也没尝到过那么好的味道了。
⑦到了晚上,瓜园里安静下来。月色下的瓜园,安然宁谧。瓜棚仿佛一只忠实的狗一样,守候在一旁。虫子断断续续地鸣唱,远处的蛙声偶尔会响起。夜风飘飘荡荡,田园悠悠远远……
⑧那些年的七月瓜事,为我的少年时光涂抹上清凉碧绿的色调。那些美好的片段,在我的心上烙印下温情的故事,也成为我一次次回归故乡的线索。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是父亲把他对土地的热爱遗传给了我,还是故乡的土地以其特有的温厚、博大的气息牢牢吸引着我。
(文章有删减)
【1】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凝练,请你用下面的成语替换第⑥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无与伦比 熟能生巧 喜气洋洋 得心应手
(1)充满欢喜的气氛 _________
(2)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_________
(3)技艺纯熟,十分顺利 _________
(4)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东西 _________
【2】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导图。
搭瓜棚 | 步骤→ | (1)准备好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些材料,然后一点点拼装组合起来 |
意义:是一种喜庆的迎接仪式,可以烘托气氛 | ||
瓜棚的作用 | (2)像______________一样 | |
(3)______________ |
【3】文中第②段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请你分析有何作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句大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第⑥段结尾作者为何说“后来我吃过很多西瓜,但再也没尝到过那么好的味道了”。[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捐一个微笑
队伍好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稚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励)。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mó mú)样的姑娘似乎被那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款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噘,(竟 竞)哭了起来。原来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着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孩子,你给大家笑一个,你就捐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刹那间,小女孩真的笑了。泪水还挂在眼角上,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bié biè)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径直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一个,两个,三个……我数得清清楚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词。
【2】按要求写词语。
吝啬——反义词______简陋——近义词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乱了方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别扭”是因为______“甜”说明______。
(2)“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这句话把小女孩比作______。从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她是______的小女孩。
【5】小女孩离开后,为什么还回过头来认真地摆出一个个甜甜的微笑?( )
A.因为大家都说她笑得很好看。
B.因为她想看看别人都捐了什么。
C.因为她妈妈说捐出自己的微笑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所以即使离开了,她仍然希望捐出更多的微笑,给别人带来快乐。
【6】短文中最打动你的是谁?说一说你被打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扩展训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了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
【1】这段话运用了( )和( )描写方法,说明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想象,省略号里,毛主席会想写什么?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专项训练。
夏午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和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花园中,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母亲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泥做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他即使发现我进来,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它的工作,耽误它完成任务。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快乐的花园。
【1】作者先后在花园中做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如抓关键词或抓关键事物。仿照短文给出的批注,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用恰当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完成一处批注。
【3】仿照画“﹏﹏”的句子,从园中再选一种蔬菜写一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儿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就再也游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 )恐吓—( )束手无策—( )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
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
C.土兵不小心掉到湖里,快要淹死了。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
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土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
【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1】“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2】用一个成语替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用“_____”画出来。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
(2)比喻像潮水一样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难以平静。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抄写在横线上,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亲情价”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在表述率性、直接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类似“菜鸟”“弱鸡”等不雅的词语。人们在交流中过度调侃(kǎn)、恶意羞辱,使得语言的纯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位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我们呼吁: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全世界目前存有7099种语言,然而97%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今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口号是:“尊重、守护每一种母语!”保护语言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深知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语言自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一个共同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把(材料二)的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毒品可能会成为我们奔向理想的绊脚石,毒品损伤人体,破坏家庭,危害社会。请你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话题,用写信的方式给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朋友一些温馨的告诫。(不少于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