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感情深厚,不忍分别,他们站在草原上聊着有关夕阳的话题。
B、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深谊厚,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他们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倾诉着惜别之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②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B.①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②到底是小胖墩儿的力量大,小嘎子让他一下子推倒了。
C.①时间太紧,随便吃一点什么对付一下。
②小嘎子知道,小胖墩儿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D.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3、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B.《从军行》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的豪情壮志。
C.《骆驼祥子》片段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D.《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告诉了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4、课文回顾。
三首古诗都描写了___________,不同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____________,《稚子弄冰》写的是_____________,《村晚》写的是_________。虽然三首古诗描写的场景不同,但表达的感情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
5、词语搭配我能行。
( )的野马 ( )的人们
( )的山洪 ( )的木桥
( )的脸颊 ( )的世界
( )地呻吟 ( )地舔着
6、请你为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1.她( )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 )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2.南丁格尔( )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3.您带着我走的时候,( )不许唉声叹气,( )不许闷头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汉字。
1.周瑜dù(____)jì(_____)诸葛亮的才能,wěi(_____)任诸葛亮造箭,想找机会chéng(_____)罚他。诸葛亮早己识破了他的阴móu(_____)guǐ(_____)计。
2.在景阳gāng(_____),武松看到了官fǔ(_____)的bǎng(______)文,可是他没有往回走。他竟然把那只jī(_____) 饿的大虫用quán(_____)脚和半jié(_____)哨棒打死了。
8、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来。
①对这场球赛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个大个子叔叔了,他始终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______)
②胖墩儿趋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_______)
③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_______)
④头不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_______)
9、课外阅读。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手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志不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给下列词语写出反义词。
嘲笑— (______) 寂静—(______) 虚弱——(______)
【3】“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先后两次静下来的句子。
10、短文阅读。
啊,时间
我在最富有幻想的年龄,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懂得了时间就在洗脸的水盆里,就在吃饭的筷子尖上,就在人们的脚下奔走。从此,我觉得天空大地、一草一木,无一不是时间的化影:那流水不是时间在流淌?那轻风不脚寸 l 可在飞舞么?可是,什么是时间?是地球的转动?是日升月落星移斗转?是生命的一始一终?还是表针的圆周运动?
我也曾坐在大地的边沿上,望着深邃的星空,想:永恒的宇宙不像地球那样转动,拿什么来标志它的时间呢?哲学家所说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流淌就是时间么?为什么多少年过去了,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呢?我怕我匆匆地走来又匆匆地走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因此,我不再陷入冥冥的空想了,只是想着怎么样使用时间,把时间留住。
后来,我读了苏联作家格拉宁的小说《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驾驭着时间的飞马,一生写出了科学史、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无神论等领域的许多著作,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和大量日记……我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会了在公共汽车上背外语单词,在睡前阅报纸。时间的“下脚料”被我一分一秒地用上了,但是时间总是潺潺地流淌着。
也许是我的偏爱,从儿时到现在,我总是被发明家和创造者们的生活和事迹感动着。从他们身上,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创造才能把时间一分一秒地凝聚起来,只有创造物本身才有一分一秒的价值。时间凝在第一个创造物上:苹果下落的一瞬间被牛顿凝聚在物体的万有引力上……在杯盘狼藉的叮当声中,醉醺醺的是时间么?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除了“创造”这惟一的标准外,还能用别的什么来说明吗?
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赢来永恒的光阴。时间只有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才有价值。啊,我似乎明白了:时间就是不停的学习创造。
【1】作者认为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
【2】你知道“弹指一挥间”和“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作者为什么说“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赢来永恒的光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搜集几条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鹿制楚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1】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
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
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
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
【3】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遇到问题 | 分析当时的情况 | 选择合适的方法 |
(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
【4】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据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面的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赞美”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由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美极了”和“糟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怎样的?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庆幸”?(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选文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在阳台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图画的名字是《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手指
美国一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至 致)的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说,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去干。她(撤 撒)下了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收集 搜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的种子栽种……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像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20年前悬赏的那家园艺所。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 培养)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的种子开出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时隔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圈出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在文中画出体现“循环往复”的意思的语句。
【4】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绿手指”,你觉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 预测)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 ]”里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2】用“/”把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3】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
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头孢氨苄胶囊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 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详见说明书)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避光并不超过20℃)处保存。 |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药品名称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品。 规格型号 12袋。 禁 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法用量 温水冲服。儿童用量见下表。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辅料为蔗糖等。 不良反应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
【1】图一“头孢氨苄胶囊”,一个成人吃这种药,一天最多吃______粒。
【2】图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句中“禁用”改为“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一和图二,儿童服药标准有什么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追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作品《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 的。
【3】文中画“ ”的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找出类似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9、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①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②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③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④写出中心句。
20、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3、习作部分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用你善于观察的眼睛找出它们的特点,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