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后括号内。
【1】小嘎子和小胖墩三抓两挠,刚揪在了一起,便露出了( )
A.缺陷 B.漏洞 C.破绽 D.裂缝
【2】我因想起自己的发现而发出了笑声,这使我当众受到了小小的( )
A.责罚 B.责骂 C.责打 D.惩罚
2、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相对应的一组是( )
A.道旁李 道理
B.陷子之盾 陷害
C.弗能应 应答
D.守林待兔 接待
3、下列词语中的“尽”只有一个与“绞尽脑汁”中的“尽”意思一样,把它选出来( )
A.尽职尽责 B.尽人皆知 C.取之不尽 D.仁至义尽
4、根据加点字填写反义词组成词语。
明争(_______)斗 好(_______)恶劳
若明若(_______) 弄(_______)成真
去伪存(_______) 声(_______)击西
前因(_______)果 混淆是(_______)
5、读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1)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说明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_________
2.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__________
3.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__________
4.于是,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__________
5.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
7、三国战事不断,纷争战乱(____)年,后来(____)成就大一统,改国号为(____)
8、课外阅读。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
(3)__________,风光不与四时同。
(4)春色满园关不住, 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 __________。
(7)《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
(8)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______、 ________、 _____等。
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西北第一哨”热血铸军魂
①被誉为“西北第一哨”的新疆白哈巴边防哨所,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防区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rǎnɡ)。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每年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之久,“雪海孤岛”的边防官兵常年守卫着祖国172公里的边防线。
②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越过山巅,照在“西北第一哨”的岗亭上。如果你站在两位年轻战士的身旁,可以看到壮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秋天,山脚下火红的桦树叶和淡黄的落叶松针叶,山岗上一片褐红的草甸,再配以白雪覆盖的雪峰、飘着白云的蓝天,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③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驻守在这里的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自1962年9月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训练、巡逻、站哨。他们56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他们的脸上永远书写的是坚毅与忠诚。“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是连队的优良作风,“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是人民对连队战士的夸赞。连队建站之初,老一代戍边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挖地窝、筑工事、搭建木房,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连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牢记使命任务,积极练兵备战。如今,边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4ɡ信号已覆盖营房的各个角落。连队大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架设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对边防线实施全天候监控,有效提升了连队备战执勤和边境管控能力。
④白哈巴边防连队不仅严守边关,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一次,一位牧民的孩子发高烧,执勤的官兵二话不说,马上把孩子带回连队及时治疗。这样的故事在边防连举不胜举。连队先后与村里2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科技兴农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针对冬季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情况,连队每周派军医走村入户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修建具有现代风格的“便民理发室”,开通“便民澡堂”“便民医务室”,受到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政府”。与牧民融洽和谐的关系让连队完成边防任务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后盾。
⑤“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是诗人李白对新疆天山周边天气的描述,突出古代军旅生活的苦寒。如今,这里早已今非昔比。在这里,能处处感到春潮的涌动,那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身影;在这里,能处处看到山花的烂漫,那是由“西北第一哨”戍边守疆战士热血铸就的军魂!
(摘自《央广网社会》报道记者赵清建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闭塞:________________
(2)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
【2】用“ ”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一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连队的优良作风”指的是什么?( )
A.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
B.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
C.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
【5】摘抄第④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结尾,根据理解在下面横线上作简单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里,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握紧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小伙子,你很健康,你能活到100岁!”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惊,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中。
(1)相互依靠着生活。(___________)
(2)形容深入而反复地思索考虑。(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男孩在抽血之后心里非常紧张的句子。
【3】回答问题。
“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一句中的“承诺”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不少于60字的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严监生先是“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对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在严监生点头之前,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加油站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她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暗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竭力—( )
(2) 抑制—( )
2. 写出近义词。
竭力——( ) 祝福一( )
3. 用“”画出达格妮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的音乐家对她的祝福。
4. 体会句子的含义。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选自《鸟的天堂》)
【1】联系句子解释“应接不暇”这个词语,并用“—”划出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共有两句,第一句概括地讲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第二句具体讲____________。从中流露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愉快心情。
15、课内阅读。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1】选段中的场面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作者童年时,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又写了那些童年趣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知识巩固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金色的事物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金字塔的形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仿写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下列的句子。
(1)改为陈述句。
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不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不正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①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做小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王老师亲切的笑脸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3、习作。
介绍一下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要写得具体、生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