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神机妙算 情不自禁 肃然起敬 眼急手快
B.胸有成竹 出谋画策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C.心惊胆战 养尊处优 一针见血 移步焕景
D.半信半疑 一声不吭 不可思议 手忙脚乱
2、[成语故事]下列成语不是出自四大名著的一项是( )
A.火眼金睛
B.三顾茅庐
C.四面楚歌
D.羽扇纶巾
3、下面加划线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萌动(mónɡ) 旖旎(yǐ nǐ)
B.澄澈(chén) 篝火(ɡōu)
C.巍峨(é) 点缀(zhuì)
D.燕园(yàn) 瑞士(rèi)
4、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盛(____) (_____) 缝(____) (_____) 佛(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
5、回顾课文,补全思维导图。
6、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思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美( )美( ) 废( )忘( )
赴( )( )火 鞠躬( )( )
( )苦( )绝 精卫( )( )
百( )不( ) ( )( )不屈
( )( )相照
8、形近字组词。
陷 _______ 诈 _______ 跨 _______ 楷 _______ 谓 _______
馅 _______ 蚱 _______ 胯 _______ 揩 _______ 渭 _______
沃 _______ 棚 _______ 浮 _______ 挡 _______ 纽 _______
袄 _______ 绷 _______ 俘 _______ 裆 _______ 扭 _______
9、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被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 )将起来。武松只一(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振得那山冈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兄逼弟赋诗
曹操有好几个儿子,按照封建正统思想,曹操的君位应当传给二儿子曹丕,可是有的大臣反对,主张立曹丕的弟弟曹植为太子,理由是曹植有远大的抱负、宏伟的志向,也比曹丕有才能。但支持曹丕的人势力很强。最后曹操作出决定,确立曹丕为太子。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称魏文帝。从此以后,曹植的处境一天比一天危险,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常常想方设法迫害几个弟弟。
一天,曹植从封地回到京师朝拜皇上。曹丕决心要置自己的亲弟弟于死地。于是等曹植上朝时,曹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令曹植走七步路必须作出一首诗,作不出就判处死刑。朝廷上一片沉寂,气氛很紧张。有几个一向同情曹植的人也替他捏了一把汗。
人们把目光投向曹植,只见他举止从容,面不改色,文思敏捷,随口说出的话都成文章: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就是著名的《七步诗》。其意是说,豆萁(即豆茎)和豆子本是同根所生,可是如今一个在锅(即釜)底越烧越旺,一个却在锅里受尽煎熬。曹植面对曹丕不择手段的迫害,发出了弱者凄厉的呼喊。
曹丕听弟弟吟完这首诗后,非常窘迫,一副狼狈相,终于不敢加害曹植,朝廷上的气氛这才轻松了许多,几个同情曹植的人,心里也暗暗替他庆幸。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支持—____ 安全—____
慌张—____ 紧张—____
【2】把文中画“ ”的部分换成成语,依次是______、______ 、______。
【3】曹丕为什么命令曹植走七步必须作出一首诗?
______
【4】曹丕终于不敢加害曹植是因为( )
A.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曹丕不敢杀弟,恐招人耻笑。
B.曹植在七步内作出了诗,而且巧妙地用豆萁、豆子作比,认为兄弟不该互相残杀。
C.曹植文才出众,曹丕很欣赏他。
【5】你认为曹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
11、课文段落品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dī dǐ)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yù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表面上对诸葛亮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客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暗藏杀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事”“不要推却”这两个词进一步说明周瑜很狡猾。
B.周瑜担心诸葛亮不中自己的计谋,强调“公事”,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C.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是一个不能推托的任务,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D.这句话说明周瑜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4】“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_________。“立下军令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_______
记得小时候,我总以为牛奶瓶上用来(粘 沾) 绳子的褐色物体是巧克力,老是想尝 一尝。
有一次,家里没人,我高兴极了,这下可以尝“巧克力”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巧克力” 拉下来,用小手擦干净,张开嘴轻轻地将“巧克力”放进去,并谨慎地咬了一口。顿时,一种 说不出的怪味留在舌尖。“呸!”我一口吐了出来,“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难吃?”我知 道自己上当了,急忙剥开一颗糖,把糖塞进嘴里,这才感到好受些。正在这时候,爸爸回来 了,知道了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他用手指点了点我的头:“你像只小馋猫,没搞清楚就吃,怎么会不上当呢?这叫作“哑巴吃黄连-( ) ,啊! ”然后又亲切地说:“虹虹,牛奶瓶上褐色的东西不是巧克力,是用来(粘 沾) 绳子的火漆。你这个小傻瓜, (竞 竟) 把它当成了巧克力,可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我点了点头,心想:怪不得这么不好吃,原来是漆啊。
童年啊,我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懂”的趣事,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画掉。
【3】文中有一处歇后语,将其补充完整。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一( ) 顿时一( )
清楚一( ) 教训一( )
【5】用“_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我”小时候把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14、课外阅读。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ɡ liɑnɡ)一番,心想: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向老人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一所熟悉的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懊悔——______ 哀求——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上填上流浪汉合理的内心活动。
【5】流浪汉后来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可能会对他说什么?展开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 ”线上。
【6】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疼。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溫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形成,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租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老家屋前“黄花总也开不败”中的“黄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有独钟的是________。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我”充满期待地等待着葵花的开花、______、收获、____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记忆中葵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下列对“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瓜子是每朵花经历日月风光结出来的,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B.“!”的作用是感叹一朵花只能结出一颗瓜子。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瓜子说成花的魂。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梵高的《向日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如向日葵曾鼓舞失意彷徨的梵高一样,葵花不仅让“我”获得物质享受,还给线“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B.祖母知道“我”喜欢梵高的《向日葵》,于是为“我”种了大片的葵花。
C.祖母深沉的爱像那葵花一样,发出“爱的最强光”。
【4】文章画“ ”的句子中的“香香地”改为“很香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
一张纸条
上五年级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的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的。”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
_____________
【2】“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文中具体指______。
【3】“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4】“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5】“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山村孩子的画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鉴赏感悟:
这首诗写出了山村孩子的天真可爱,用画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把自己的梦想紧紧地和生活的环境相结合,给人美的感受。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 )( )( )( )( )。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
① ② ③
18、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忽闻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láo)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了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了多时,酕(máo)醄(táo)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琼浆(qiónɡ qínɡ) 流涎(xián yán) 嚼碎(jué jiáo) 佳肴(yǒu yáo)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一步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丢了执事:________
②一时拿住:________
【3】你喜欢“孙大圣”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1、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3、习作。
你知道哪些有关汉字的有趣故事?想一想,写下来,叙述清楚,不要写错别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