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说明唐朝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女重男轻思想严重
D.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2、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 瓦子 B. 市 C. 勾栏 D. 邸店
3、“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失事沉没于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我国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
A.开封 B.临安 C.景德镇 D.大都
4、明朝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忽必烈 B. 朱元璋 C. 朱棣 D. 努尔哈赤
5、文物承载历史,清代开荒执照(如图)说明清朝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6、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7、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 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和造纸术
8、新华网推出中国各省(区市)形象大型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4%的山西人将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则天并推为山西省代言人。这两位皇帝能获得10.4%的支持率的共同原因是( )
A. 改革税制 B. 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创设殿试和武举 D. 开明君主,重用人才
9、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注重任用贤才 D. 提倡节俭
10、宋真宗《励学篇》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思想与宋朝的哪一治国策略吻合( )
A.重文轻武
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重农抑商
1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B. 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 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 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12、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①有利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②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 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关于清前期的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出现了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水陆交通发达促进商业发展
D. 晋商与徽商都在这时期走向衰亡
14、隋朝的存在短暂而辉煌,这个被称为“昙花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15、射洪人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反对绮靡之风,倡导刚健文风、贴近社会生活现实。唐朝中期,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多以战争和政治腐败为题材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6、下表反映了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况。表中②处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7、唐朝时,既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开封 B.长安 C.临安 D.南京
18、学习隋唐史后,同学们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民族关系发展
1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的词句,描写了南宋抗金的情景。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突厥族
20、“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相关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选举制
21、明代杰出药物学家________,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2、下图主要概述了隋唐至明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请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23、后人尊称炎帝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4、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
杜甫 |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
________ |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5、知识对对碰(将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26、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李时珍编写的《 》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27、民族交往与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_嫁给了他。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
(2)民族交融
①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3)唐太宗实行_______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_______。
28、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9、元朝时,忽必烈设立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
30、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32、 请你列举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至少列举出三条)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民族关系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在历史上,我国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民族意识?
(2)材料二中,图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此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人物是谁?其后世同西藏地区的关系如何?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体现在哪些方面?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中国古代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政策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