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关于对课文《自相矛盾》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

    B.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话语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C.告诫人们说话办事可以不前后一致,不实事求是,夸夸其谈就行。

    D.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不实事求是,就会闹出笑话,适得其反。

  • 2、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字体是( )

    A.楷书

    B.金文

    C.篆书

    D.甲骨文

  • 3、下列译句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我的盾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C.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意思: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

    (2)《自相矛盾》是篇_______故事,讲的是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夸耀他的盾________,又夸耀他的矛_____”。有人说:“_______,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

    (3)我知道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 等。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

    (5)学了这则寓言后,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

  •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峰( 署(       灼(

    烽( 暑(   瞳(   酌(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强: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清晰: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拘束: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羞涩: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 7、积累运用。

    (1)正月初一,我和妹妹出去拜年,空手出去,回来时却收获满满,这真是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啊!

    (2)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他也可以把“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送给武松。明知山上有老虎,武松还是不听劝告独自上景阳冈,让我想到了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歇后语: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时候,“官府的榜文”指_________________,“郎中”一般指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快乐阅读

    长城砖(节选)

    “是的,是的!”一个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里程碑!”

    长城砖啊  我们看到了你  就仿佛看到了祖国 一对老华侨互相搀扶着走过来 热泪盈眶地说  你坚强  刚毅  庄重  包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你是世界上最光荣  最壮观  最可宝贵的砖啊!

    匣子里的长城砖,听着人们热烈的赞美,由惊讶而深思: “啊——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了尊严啊!”

    1给文中的第2节填上确切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软弱________ 随便________ 渺小________ 耻辱________

    3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 部,用笔画查字法共有 _____ 画。

    热泪盈眶 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文中用热泪盈眶一词是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长城砖听着人们的赞美,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跑到大汉身前,左手从后边搂大汉的腰,右手把滚烫的湿手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的赛猪嚎。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老子活了。”

    ——选自《俗世奇人神医王十二》

    1作者通过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王十二面对突发事件时________的特点;作者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词,刻画了大汉的神态与外貌,侧面突显出神医王十二的________。这种“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学习。

    2“救活”大汉后,众人有什么样的反应?试着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

    _____

  • 11、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

    4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亘”字,作为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在京揭晓。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发布会上,文字学家白双法先生表示,中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古人造字源于实践,读音不同,则意义不同,造字时的形象也不同。“亘”字带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一是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二是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三是自强,自助天助。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指导性年度汉字评选是一项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认知性的活动。

    材料二:2019年度,巴黎汉字节于9月10日正式启动。为期五天的活动结合书画展、讲座、文化体验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向法国民众展示中国文化。巴黎汉字节旨在以汉字为媒介,超越地域、文化、语言和民族障碍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汉字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指导性年度汉字评选意义的一项是(   

    A.娱乐性

    B.实用性

    C.教育性

    D.认知性

    【2】“亘”字带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其中不包括(   

    A.回环,礼尚往来

    B.恒常,守常应变

    C.养育,天伦之乐

    D.自强,自助天助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次法国“巴黎汉字节”举办目的的一项是(   

    A.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

    B.展示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C.促进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D.增强民族凝聚力

    【4】为了保护、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我们自身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惩罚——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____

    4填空。

    (1)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

  • 15、阅读《景阳冈》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  ) 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  )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尽平生力气”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提    按    扒    揪

    【3】“铁锤”在选段中指什么?这样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

    【4】“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武松拼尽全力与大虫搏斗。

    B.说明武松在与大虫的搏斗中想取胜也很困难。

    C.说明武松在搏斗中知道取胜的关键。

    D.“乱踢”一词说明武松的回击没有目的性。

    【5】从选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_______的特点。

  • 16、阅读理解

    南极冰架

    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后,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文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选文第②自然段:

    选文第③自然段:  

    选文第④自然段:

    3选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说明第③段中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难唱的歌曲:一首歌有70多个生僻字

    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一共包含了70多个生僻字,网友听完后直呼:听完歌后,语文水平大涨。

    歌曲创作者名叫陈柯宇,江苏苏州人。说起创作初衷,90后小伙陈柯宇说:灵感来自刷微博。现在微博上很流行表达,我又又又又怎么样了,一次用又,两次用双,三次用叒(ruò),四次用叕(zhuó)。这个我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所以我想这个到底怎么念?我就去查字典了。对这些常见但又不太会念的字产生兴趣后,音乐专业毕业、已经创作过40多首歌的陈柯宇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这些词语创作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陈柯宇说:我整理了很多字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慢慢写。陈柯宇认为,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些生僻字是越难越想学,可能大家一开始都不太认识这些字,然后想学一下,有种越难越想挑战的感觉。对于突如其来的走红,陈柯宇表示:出国的时候看到外国也有中国的汉字,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向了全世界,我希望这首歌也能表现出中国文化非常厉害这一特点。

    歌曲《生僻字》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赞。有网友评论:这首歌带我温习了忘却多时的语文知识。”“汉字博大精深,可以用歌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面!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突如其来:_______ 

    (2)博大精深: _______

    【2】陈柯宇创作这首《生僻字》的目的是( )

    A.让人们去挑战自己,认识汉字。

    B.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文化。

    C.为了写歌,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D.带领人们复习忘却多时的语文知识。

    【3】一首《生僻字》难倒了许多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儿子。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 部。(2分)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2分)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

    (4)假如你在祭奠的现场,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bǐng píng)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巳。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zhèng zhì)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qiāo qiǎo)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cuō cuò)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乞讨的盲人,其中“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4“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例如:

    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以“他 了”为题写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