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铁岭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中央政权为维护国家统一,曾多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下列事件能够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C.册封喇嘛教首领

    D.设置驻藏大臣

  • 2、17世纪中后期沙俄侵略中国,当时曾两次组织反击战并打败沙俄的中国皇帝是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 3、宋朝统治者采取哪一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  )

    A. 科举制 B. 重文轻武政策 C. 三省六部制 D. 中央集权制

  • 4、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A.节度使 B.遣唐使 C.遣隋使 D.转运使

  •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亲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妇女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

    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6、下列内容与忽必烈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7、“高僧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A.新罗

    B.吐蕃

    C.日本

    D.天竺

  • 8、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 张骞 B. 苏武 C. 岳飞 D. 文天祥

  • 9、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形成了包括纸币、硬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 隋朝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 10、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11、清朝规定:出海贸.的中国商船,每船装载货物不得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需带米两升。材料表明清政府

    A. 完全禁绝对外贸.

    B. 严格限制对外贸.

    C. 大力发展对外贸.

    D. 积极鼓励对外贸.

  • 12、下图横线上应写

    A.西夏

    B.蒙古

    C.元

    D.明

  • 13、下列关于隋朝历史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C.确立的科举制,成为当时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外族入侵,导致隋朝灭亡

  • 14、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的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完成统一大业

    B. 维护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C. 削弱蒙古贵族势力

    D. 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

  • 15、“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扩大录取范围

    C.采用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 16、清朝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说: “加 ‘浊’自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官僚机构臃肿,民众生活困苦

    C.八旗子弟好逸恶劳,生活颓废

    D.罗织“文字狱”,思想控制

  • 17、七年级历史课上,王老师出示了如下四幅图片,由此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

    A.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

    B.宋代商业的繁荣

    C.宋朝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

    D.宋朝经济的发展

  • 18、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云南标着云南行省,那么它是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 19、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20、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 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 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高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 22、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安西都护府设置于——

    (2)火铳发明于——

    (3)军机处设立于——

    (4)丞相制度废除于——

  • 24、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 25、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2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 27、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 28、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 29、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30、表现

    (1)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________风气盛行一时。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唐朝和元朝设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名称。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材料二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