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写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盼望—( ) 昏暗—( )
荒凉—( ) 一声不吭—( )
确乎—( ) 空虚—( )
挪移—( ) 察觉—( )
2、补充鲁迅的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________,总还是有的。
(2)________,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________。
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______)
2、比喻同欢乐,共患难。(______)
3、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______)
4、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______)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满脸( )肉 怒气( )( )
精兵( )政 五( )四海
死得( )所 ( )( )一息
喜出( )外 无边无( )
(1)上面的词语中,描写人物神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①每个人都会死,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我情愿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才( )。
②如今的北京,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 )的宾朋。
③这沼泽地( ),没个尽头,即使是走到天明,也不一定能走出去。
5、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1.我喜欢(__________)看书,(___________)听音乐。
2.他的字写得(________)快,(_________)好。
3.这件物品(___________)美观,(___________)经济。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9、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美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一句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处,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
A.平静中含有坚强的语气
B.激动而又忧伤的语气
C.愤怒而又无奈的语气
D.傲慢而又沉重的语气
【4】法庭上父亲见到妻子和孩子时神情为什么不激动、不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秦 腔(节选)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他们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似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1】与文中“活脱脱”一词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______)。
①活泼泼 ②活生生 ③活蹦蹦 ④活鲜鲜
【2】按要求写词语。
大喊大叫(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揪心裂肠(含有身体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他们”不识字却能背诵剧本的原因不包括( )
A.秦腔的剧本语言通俗易懂。 B.秦腔的基本内容贴近生活。
C.秦腔的传承者们记忆力非常好。
【4】找出文中有关陕西人的外貌描写,用“ ”画出来。
【5】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了吗?这五大要素你了解哪些?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拓展。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____________。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章语意完整。
【3】用“___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
B.行军途中,战士们的脚都泡坏了,炊事班战士不顾劳累,每天为同志们烧水烫脚。
【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爱阅读。
别
“嗒嗒嗒……嗒嗒嗒……”无名高地敌军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舔着猩红的火舌,就像个张着血口的魔鬼。一个将要登上高地的身影踉跄了一下,旋转着扑倒了。
看得真切的尖刀排排长朱铁痛苦地垂下头,眼光又落在手腕上。再过20分钟,部队就要发起总攻,可这颗钉子硬是拔不掉,刚才上去的战友又牺牲了。他扭头望望从各连队抽来的优秀骨干组成的尖刀排——眼下只剩自己和班长孟梁、苏亮三人了。
他红着眼,抓起一捆手榴弹。“排长,你腿上有伤……我上!”苏亮死死地拽住朱铁,“只求你告诉一下俺爹妈……”爹妈?孟梁心里悸动一下,聊天的时候,他得知苏亮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爹妈疼得不得了……
孟梁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不,不能让苏亮上,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瞬间便又打消了。他夺过手榴弹:“排长,还是我上,我的动作不比苏亮差……再说苏亮是独生子。”
“孟梁也是……”
朱铁沉重地点了点头。
孟梁抓住还想争执的苏亮,依恋地望着远处青山叠起的峰峦,深情地说:“苏亮,好好儿战斗,好好儿活着!”说完,转身,消失在依稀的曙光中。
不一会儿,一声震耳的巨响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钉子:___________________ 疙瘩: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开头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中“什么”指的是( )
A.苏亮动作干净利落,如果我上去炸不掉敌人的暗堡怎么办?
B.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5】“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 )
A.孟梁的动作不比苏亮差。
B.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6】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_______、孟梁、_______,其中勇敢地炸掉敌人的碉堡的是_______。文章的标题是“别”,“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森林不单使人( ),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 ),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 )。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也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 )。
【1】找出本段的一个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黑体字的句子,用加下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填空:
(1)《穷人》作者是 国作家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 》
(2)《穷人》一文中,穷人指得是 。文章主要人物是 ,他们是
的人。
(3)《穷人》主要内容:
(4)“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句话中的“你”指 ,“他们”指 。桑娜此时心情一定是 。
(5)《唯一的听众》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6)教我学琴的老妇人不是 ,而是 。
(7)老妇人假装“耳聋”的原因是
(8)老妇人认为拉好琴的方法是: 。
(9)“我心理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8、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①你是最出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20、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1、习作。
题目: ,是一种善良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欣赏”“包容”“理解”等词语。
2.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