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家庄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本文作者________,课文描绘了一幅幅________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

    (2)“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________这一特点。

    (3)文章以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为纬线结构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天写得详细,其它略写。

  • 2、看图写成语。 

    (1)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

     

    (2)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楷书抄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所给的字组词,再把所组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______

    (2)早上,南山公园里的空气非常______

    (3)星期一,我们戴着______的红领巾来到了学校。

    (4)小辉一不小心被铅笔刀划了一下,______的血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5)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______

  • 5、读拼音,写字词。

    蚂yǐ( )       确záo( )       zhēng( )          bàn( )             áo   zhōu( )

    颠fù( )       醋gāng( )       dān( )          ( )             pái   huái(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简答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 8、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以为汁。

    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下图是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说明,认真阅读并答题。(注:“上风”,指风刮来的那一方)

    【1】起火了,风从南方而来,如果我们用灭火器灭火,我们应该站在火的_______方使用灭火器。

    【2】判断:灭火器可以扑灭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期火灾。_______

    【3】我知道了灭火器正确的使用步骤是( )。

    ①拔掉保险销。 ②对准火苗根部喷射。 ③取出灭火器。 ④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 10、读句子,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1)可怕的一天指哪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然一词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美文欣赏。

    每天前进30公里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两个团队竞争,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壮举——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团队有5个人,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这两个团队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占优,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事后有人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我觉得这件事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1请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

    率先——____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说说短文讲了一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阿蒙森团队成功的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我理解文章的题目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读了短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前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______

    (2)文段以李鼎铭提意见为例,说明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______

    (3)文段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任何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______

    4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革命队伍的利益

    B.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 1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母亲河

    她像大海一样奔流,

    用潮水

    哺育人们

    和人们栽培的庄稼。

    她是食用的麦粒,

    又是做衣裳的棉花。

    她是我们欢乐和希望的

    永不枯竭的源泉!

    为人民造福——

    是她的生活准则,

    她对一切人公正无私,

    殷勤灌溉着每块土地,

    不分贫富,

    她一律带给丰收,

    你一旦收获,

    就赶紧耕耘吧!

    她永远奔流不息,

    乍一看——却像凝然不动。

    一望无际的河水倾泻奔流,

    是如此雄浑,又如此安详;

    可是只要稍微激怒,

    汹涌的水流便泡沫飞溅,

    带着雄狮般的怒吼,

    掀起惊涛巨浪。

    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琼浆对我们无比珍贵。

    像龙涎香一样,

    她的两岸碧波荡漾,四季芬芳。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黄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1诗的第①节,为什么说母亲河是食用的麦粒”“做衣裳的棉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节中的哪些词语突出体现了母亲河的美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②节,我们诵诵时如果配上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曲调应当是(    

    A. 急促紧迫                              B. 温和委婉                        C. 雄壮有力                          D. 欢乐轻决

    4诗的第③节,母亲河为什么能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写下几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骑鹅旅行记》片段,完成练习。

    男孩子觉得他来到了冰天雪地的荒原,他心情苦恼,真想号啕大哭一场。

    他肚子咕噜咕噜饿得很,已经有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可是到哪儿去找吃的呢?

    现在刚刚是三月,地上或者树上都还没有长出一些可以吃的东西来。

    唉,他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呢?有谁会给他房子住呢?有谁会为他铺床叠被呢?有谁来让他在火炉旁边取暖呢?又有谁来保护他不受野兽伤害呢?

    太阳早已隐没,湖面上吹来一股寒气,夜幕自天而降,恐惧和不安也随着黄昏悄悄地来到。大森林里开始发出淅淅沥沥的响声。

    男孩子在空中遨游时的那种兴高采烈的喜悦已经消失殆尽。他惶惶不安地环视他的那些旅伴,除了他们之外他是无依无靠的了。

    这时候,他看到那只大雄鹅的境况比自己还要糟糕。他一直趴在原来降落的地方,样子像是马上就要断气一样,他的颈脖无力地瘫在地上,双眼紧闭着,他的呼吸只有一丝细如游丝的气息。

    “亲爱的大雄鹅,”男孩子说道,“试试看去喝喝水吧!这里离湖边只有两步路。”

    可是大雄鹅一动也不动。

    男孩子过去对动物都很残忍,对这只雄鹅也是如此。此时此刻他却只觉得雄鹅是他唯一的依靠,他害怕得要命,弄不好会失掉雄鹅。他赶紧动手推他、拉他,设法把他弄到水边去。雄鹅又大又重,男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推到水边。

    雄鹅把脑袋钻进了湖里,他在泥浆里一动不动地躺了半晌,不久之后就把嘴巴伸出来,抖掉眼睛上的水珠,呼哧呼哧地呼吸起来,后来元气恢复过来了,他昂然在芦苇和蒲草之间游戈起来。

    大雁们比他先到了湖面上。他们降落到地面上后,既不照料雄鹅,也不管鹅背上驮的那个人,而是扎着猛子钻进水里。他们游了泳,刷洗了羽毛,现在正在吮啜那些半腐烂的水浮莲和水草。

    那只白雄鹅交上好运气,一眼瞅见了水里有条小鲈鱼。他一下子把他啄住,游到岸边,把他放在男孩子面前。

    “这是送给你的,谢谢你帮我下到水里。”他说道。

    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男孩子第一次听到亲切的话。他那么高兴,真想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雄鹅的颈脖,但是他没有敢这样冒失。他也很高兴能够吃到那个礼物来解解他的饥饿,开头他觉得他一定吃不下生鱼的,可是饥饿逼得他想尝尝鲜了。

    他朝身上摸了摸,看看小刀带在身边没有。幸好小刀倒是随身带着,拴在裤子的纽扣上。不用说,那把小刀也变得很小、很小了,只有火柴杆那样长短。行呀,就凭着这把小刀把鱼鳞刮干净,把内脏挖出来。不消多少时间,他就把那条鱼吃光了。

    男孩子吃饱之后却不好意思起来,因为他居然能够生吞活剥地吃东西了。“唉,看样子我已经不再是个人,而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妖精啦。”他暗自思忖道。

    【1】从文中找出下面意思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冰雪漫天盖地。( )

    (2)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 )

    【2】读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片段,你对尼尔斯的看法是否有了改变呢?请结合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写一写,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 18、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 19、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请你以“当   不在身边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上可以填爸爸、妈妈、老师、伙伴等,习作要通过一件事具体讲清楚,当他(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你的真实想法以及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