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字成词,并解释画线的字。 

    ________天飞舞    ________而不舍   万籁________    震耳欲________    抱头鼠________

    顾名思________    ________兴叹   明察秋________    美妙绝________    硕大无________

    ①万________________  名思________ ________

  • 2、看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g               xiǎo fàn          bǎi tān er               bǐ cǐ                 hè nián     

    ( )( ) ( )   ( )( )

    luò tuo                 qià hǎo            yí lǜ                 cǎi   huì             fèn wài            

    ( )( ) ( ) ( )( )

  • 3、填空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原名( ),是19世纪( )( )的代表,他一生撰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 与作品集。长篇小说《( )》揭露了美国政府机关贪污盗窃和收受贿赂的现象;《( )》、《( )》、《( )》等短篇则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他的姊妹篇,他出生下层关心民众受到敬重,被誉为“( )”。

  • 4、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所作。题目对本文主题高度概括,抒发了作者对( )的热爱,觉得大自然好像诗那样,给人以( )。作者按照( )的顺序展开,从对自然的( )( )赋予自然的情感,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不断发展的心灵进程。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5、将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m____ zh____饺 水g___ ____à栏

    ___àn放 无___iáo 恐j___ ___àn卖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它们都是风,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Δ”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两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句中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 )的园子   (   )的我 ( )的祖父   (   )的童年  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 11、阅读短文。

    人生无乞丐

    ①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②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 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③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④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⑤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⑥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⑦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⑧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第④ 段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________

    ②“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都是表示转折的意思。 ________

    ③“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________

    ④“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  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⑦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章最后一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雾水有什么不平常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汪曾祺全集》

    1作者要写的是家乡的鸭蛋,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呢?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破“空头”用筷子着吃。筷子头一下去,——红油就出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⑥段讲到小时候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现在用来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刻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连接: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来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针对上述现象,六年级(5)班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列断文,回答题后问题。

    星光

    吴宏一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wǎng  ),但我永忘不了童年时候,依wēi(     )在母亲的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shuò(    )呢!

    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浮动的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tuì    )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晚,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顶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是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一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青纱帐。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青纱帐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人打着手电筒来寻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漩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蘧然惊觉,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是,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迷wǎng_____ (2)wēi_____  3)闪shuò_____ 4tuì_____

    2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在句中的空格内。

    1)月光像水中的冰块,______了一地幽凉。(A.泄  B.洒  C.铺)

    2)星光在微风_______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 A.吹拂  B.拂动  C.吹动)

    3)稀疏的花叶,________在母亲的脸上、身上。(A.投射  B.投抹  C.投影)

    3文章结尾说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你认为”“得到的主要是 _________失落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篇回忆。思路紧紧围绕___________展开,抓住_______ 个细节,表现出母亲____________

  • 14、读文章片断,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1填空。

    总要的意思是:   ,说明母亲  

    常常的意思是: ,说明母亲

    2回答:去掉总要常常,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 19、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试身手

    你的家乡有哪些节日风俗?请选择一种风俗,简单写一段话介绍一下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