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是什么事物,这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什么品格和志向。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所描写的事物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品格和志向。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所描写的事物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品格和志向。
2、按要求写成语
忠心耿耿(ABCC式)
大惊小怪(含有反义词)
3、◆日积月累
(1)穷则变,___,___。——《周易》
(2)苟日新,___,___。——《礼记》
(3)青,___。——《荀子》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淮南子》
4、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 )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6、春天里,当你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用唐人的 诗句来表达心中的感受。
7、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填古诗句)
5、看拼音,写词语。
qīn xí______ zhēng róng______ yán jùn______
áo zhōu______ tián nì______ qī liáng______
fáng yù______ dān gē______ rǎn gāng______ qīng fù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____(填朝代)僧人,能__善___。这首诗是__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____诗。
【3】我能猜出“芦芽”是一种植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首诗抓住了画面上的____、嬉戏的____、满地的____、短短的____等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
【5】哪一句诗是作者的想象?用“ ”画出来。
【6】读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9、课内阅读: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1】“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文中两处强调“一级一级”,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从 和 两个词语可以明显看出来。
【4】从老人的外貌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0、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分开了,不就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上,快退后一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 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 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 yán(_______)续 yǒu(_______)黑
【2】在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
【3】第4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1】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我”和同伴们内心的悲伤和对幼龟们的愧疚。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抢救幼龟的“聪明”主张为什么是“自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选文第2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创新阅读
花灯
萧乾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必然都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能吃上樱桃和粽子,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再怎么穷也得吃上一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这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望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指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即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等。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吹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灯上也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要刀要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一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热闹。
(有删改)
【1】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句,突出中国春节的_____________。
【3】把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与北京的花灯进行____________,突出北京花灯富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搅拌。(______)
(2)更加、越发。(______)
(3)卸劲、失望。(______)
【2】“那我饿了!”里面的“那”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______)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______)
【5】这一部分写了八儿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墙上的咖啡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座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
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_______不是社会的基本需求,_______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_______也喜欢这样的东西,_______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那面墙传递温暖,维护尊严,感受爱。我记住了那面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品味________ 讨要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咖啡_______不是社会的基本需求,_______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_______也喜欢这样的东西,_______无力支付。
【3】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这里的“常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这里服务生“惯有的姿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当地居民共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记住了那面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最崇拜的人
提示:写出他(她)的特点,用一件事写出他(她)什么地方让你崇拜。恰当地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