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查字典。
“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部;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鼎”字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大;③正当,正在。“鼎盛时期”中的“鼎”字应选第__种解释。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东游,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________,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______________。”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______________,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_。只要你说得对,__________。你说的办法_____________,我们就照你的办。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①雷电交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怒发冲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5、下面两副对联,来源于某商场出售货物的货架上,请写出货物名称。
⑴配之如意形悬日月,用之则明洞察乾坤。货物:__________
⑵右军五字抬身价,诸葛三军仗指挥。货物: 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1】发挥想象,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所展示出来的画面。
【2】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它的妙处在于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樵父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这首歌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资料一:
资料二:
【1】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三条。注意语言简练、明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检查灭火器时,压力表指针在黄色区域表示灭火器已失效。
B.取出灭火器后,应先拔掉保险销,再去灭火。
【3】消防演习中,王叔叔拿着灭火器对着火苗喷射,火一下子就被扑灭了,但是不久,火苗又燃烧起来了。请结合上述资料,说明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失落的山村
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
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
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 稳重 稳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亲自 独自 悄悄)去找你。他说:“看我是否忘记过去……”
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了老爷爷的眼帘。
怎不见五十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到你!
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
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____”。
【2】仔细读文,第5自然段中的“他”“你”“我”分别指谁?
“他”、“你”、“我”指( )。
A. 作者 B. 读者 C. 老爷爷 D. 小山村,老爷爷
【3】根据原文推想:老爷爷第一次到小山村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是干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想想,第八自然段中的“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选出正确答案。( )
A. 老爷爷找到了小山村,很高兴。
B. 老爷爷看到石壁上的标语还在,很高兴。
C. 小山村的人没有忘掉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D. 老爷爷看到小山村跟过去一样,心里很激动。
11、阅读理解。
趣说口香糖
①口香糖除了能清洁牙齿,保持口腔清新,强健脸部肌肉外,科学家还给口香糖开发出一些新功效。比如“药用”口香糖,就是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让口香糖中加入的药用成分慢慢释放出来。此外,口香糖对人起的心理作用也不少。心理学家分析,人们喜欢嚼口香糖有三个原因:其一、排除孤独和烦躁;其二、解除紧张感;其三、通过嚼咬发泄内心的恼怒。对许多人来讲,口香糖是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亲密伴侣。
②然而,人们对口香糖的态度又是爱恨交织的,因为它已成为一个环境问题。城市中到处都能碰到恼人的口香糖残留物,以至于环卫部门不得不耗费巨资清理它们。除非像新加坡政府那样根本就把口香糖拒之境外。
③口香糖的黏性是源自成分中的胶基物质,它大约占1/4,也是咀嚼后剩下的部分。这个基质成分对口香糖的弹性、可塑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最早的胶质取自于植物中的树胶,现在则是人工合成的聚乙烯醋酸酯。它们都具有很强的黏合性,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一些有机溶剂如丙酮等拿它也没有办法,这就是为什么地上的口香糖痕迹不容易清洗的原因。
【1】选文第①自然段介绍了口香糖具有清洁牙齿,________,强健脸部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功效。
【2】说说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会对那些随地乱吐口香糖的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 )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 )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ɡ jiànɡ)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爱好 喜爱)________荷花 一________(番 翻)话
要________(带 代) 一物降________(xiánɡ jiànɡ)一物
【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此言一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我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是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大爷,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文中的“我”向父亲大动肝火,抱怨自己没睡好觉的原因是( )
A. 父亲晚上睡觉打鼾。 B. 父亲大白天睡觉打鼾。
C. 父亲看电视,声音太大了。 D. 父亲在拉风箱。
【2】父亲为了不打扰“我”白天休息干什么去了?( )
A. 出去当厨师了。 B. 上街买菜去了。
C. 去浴室当擦背工了。 D. 和朋友打麻将去了。
【3】文中的“我”拼命地工作是因为有什么样的生活压力?( )
A. 欠朋友许多债务。 B. 买房子欠了许多债。
C. 赚钱给父亲治病。 D. 为了晋升更高的职位。
【4】下面最符合父亲内心想法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自己的打鼾声影响儿子睡觉,有意离开家。
B. 找到工作,既可以让儿子睡安稳觉,又可以多挣点钱减轻儿子的负担。
C. 儿子工作辛苦,压力大,要多体谅儿子,不和儿子计较。
D. 白天出去干活,就不会嗜睡了,还可以交到朋友。
【5】“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对这句话中“落英缤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头发掉得多、掉得快。 B. 指头发很少了。
C. 指头已经秃顶了。 D. 指头发变白了。
【6】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我”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有加,能举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和结尾,围绕“关爱”这个主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注意把故事写完整,题目自拟。
开头:李明在公园的长椅上饶有兴致地读书,读着读着,他停了下来,皱起眉头。
结尾:李明又高高兴兴地读起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