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金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身高九尺,苒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句话说得是____中的_____

  • 2、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句。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人们要学思结合;《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2.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欣赏了自然的美景,如韩愈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新,如张志和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远;也体悟了诗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如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如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畏。

  • 3、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读到这句话,

    我的体会是(体会对比、反衬的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学语       ________学步        ________圆月      ________昆仑

    翱翔的________     青春的________     璀璨的________    崭新的________

  • 5、诗句解释。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

    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竹石》是一首_____诗,是_______代书画家_________为自己所画的________图而题写的,他是借______言怀,表现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_,不畏__________的硬骨头精神。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A. 稀疏    B. 密集   C. 疏远、生疏    D. 开通

    2“残酒”指的是(   

    A. 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   B. 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 质量低劣的酒   D. 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A. 浓睡人   教训语气     B. 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 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 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A. 初春   B. 暮春   C. 盛夏   D. 金秋

  • 8、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 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 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 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1找出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___________

    2近义词填空。

    奇异   惊奇

    这只____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我______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4第 1 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_________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

  • 10、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文段通过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 、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11、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遗产。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根据上下文理解红色词语的意思。

    感人至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3)三至五自然段中的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分别是谁? 

    (4)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文段

    军 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  随着喊声  车后架被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  不由气恼地问  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样啰?”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先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喂,爸爸!我进大门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住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瞧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并不理睬她,径直朝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张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给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旁若无人——

    羞愧——

    3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进出司令部从不愿下车,心里是怎样想的?

     

    (2)陈司令为什么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说明什么?

     

    (3)短文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一、三段的段意。

     

    (4)短文主要讲了   ,赞扬了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画线句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等词语。

    【3】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最后一句以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4】下列人物中,(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刘胡兰   ③雷锋

    ④秦桧  ⑤李大钊  ⑥汪精卫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

    1解释词语。 

    ①茅塞顿开:________

    ②迫不及待: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自己制作青花,开始时头脑________,后来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向”________,终于”________,这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属于________的青花。

    3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热气扑面;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沙漠中罕见的一眼泉水,让口干舌燥的人倍感甘甜;温暖,是困境中得到的关爱,让苦闷忧伤的心舒展宽慰起来……  想想你的生活中那一件事曽让你有过类似的体验。

    请以:温暖的________(拥抱、眼神、双手、记忆、港湾、话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并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得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