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注释写词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眼睛动都不动。______ 

    2.形容举动慌张,无法应付。______

    3.内心感觉惭愧不安。______

  • 2、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画饼充饥__________   瓜熟蒂落__________

    多此一举__________   管中窥豹__________

    开门见山__________   缘木求鱼__________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 )     万分( )( )   

    ( )( )     迎风( )( )

    (1)以上词语形容事态很危险的是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

    (2)仿照第三个词语再写出两个含有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 4、成语大比拼。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无比

    __________   _____扬顿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听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因为台湾位于热带及亚热带气候的交界处,所以____________非常丰富。

    2.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台湾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起跻身世界发达经济体之列。____

    2)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艰苦而诗意

    有一幅肖像画,比世界名画更加打动我。

    是一个女人的肖像。花白短发,额头上密密的皱纹,像树木的年轮,宽松的双层眼袋,盛接了漫长岁月中不曾淌下的泪。抿紧的嘴唇,唇边一粒黑痣,清晰可见。目光凝滞,仍能看出清秀的脸廓。红黑横纹的棉质衫,提亮了画的基调。

    当年的美术老师说过一句话:有机会,画画你们的母亲吧,你会发现,你竟不认得她!

    的确,很少有孩子像母亲打量你一样,细细地打量过母亲,像母亲凝视你一样,久久地凝视母亲。

    打动了我的这幅画,正是儿子为母亲所作,这位89岁的高龄模特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到后半夜都要起身坐着,必须有人看管陪伴。60多岁已退休的儿子,责无旁贷

    与所有患者的症状相同,老人家昼夜颠倒,到处乱走,大小便不能自理,动辄打人骂人……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为她做任何事,她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日子,是叫人崩溃的。

    与所有的陪伴者不同,在备受煎熬的一夜一夜,儿子选择了摊开纸笔颜料,为母亲画画。这时的母亲出奇地安静。老太太曾是个才女,那一刻,也许她回到了当年教儿子习字作画的情境之中。夜深人静,儿子用母亲喜欢的方式陪伴她,在她身旁写字、画画……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

    也是一对母子。

    90后小伙子追随母亲的手艺,在杭州最繁华商厦的门口摆个摊,做精工织补。

    从早到晚,坐在大理石柱墩上等他们的顾客。身边走过成千上万的人,很少有人看他们一眼。大理石上坐着,夏天火烫,冬天冰凉,工作条件艰苦。

    最近他接了单织补车篷的活,那是辆奔驰敞篷车,倒车时车篷划破了三个口子,车主没去汽修店,而是辗转找到了已成为业界达人的母子俩,为车篷织补。

    母子俩坐飞机“出差”青岛,事先配好三四种粗细不同的黑线,认真研究车篷布料的纹路,根据车篷本来的经纬线,一根一根,一下一下,来回织补。这技术,恰似“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多么纤巧的手,多么诗意的活儿!虽然,侧身站立干活,非常辛苦

    人们向往诗意的生活!然而诗意不是刻意。只要真心、用心,艰苦的生活,自带诗意。

    【1】结合文意,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出差”这个词用了引号,它的作用是( )

    A.表示特定的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的部分

    D.表示讽刺或否定

    【3】“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4】当年美术老师叫“我们”画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言外之意?( )

    A.老师要训练“我们”画人物肖像的技法。

    B.“我们”很少有机会画自己的母亲。

    C.提醒“我们”要多关心自己的母亲。

    D.画自己的母亲虽然辛苦,但充满诗意。

    【5】儿子每晚陪伴母亲明明是备受煎熬的,但作者又说“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又如摆摊的母子明明工作非常辛苦,但作者又说这是“多么诗意的活儿”。这样写矛盾吗?请选择其中一处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欢乐谷。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光景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 时光景物 B. 情景 C. 表示估计

    2文中介绍除夕的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写四项活动)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必定中我们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年的除夕夜你是怎样过的?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不少于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句子里的准确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什么,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C.睡觉时,眼珠转动。

    3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4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疏通

    ①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渐渐停止。“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着,“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____________

    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②人越聚越多。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中间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走!”

    ③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在第①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小街堵塞的句子,用“  ”画出来。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具体写出姑娘“急”的样子。

    【3】给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4】读第②自然段,写出下面词语是对老大爷哪一方面的描写。

    头发斑白__________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_

    【5】文章将____________比作小溪。结尾写“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这样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

    【6】下面是对标题“疏通”表达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交通需要保持畅通。

    B.老人指挥行人让街道畅通。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畅通。

    D.大汉一生气,街道就恢复了畅通。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动物睡相

    动物的睡相因其需要和本能而千姿百态,有些真令人意想不到。

    大象是站着睡觉的,这是由于它的鼻孔十分娇嫩的原因。它最怕蚊蝇等小虫子钻进鼻孔里,因此当它睡觉时,总是把鼻子举得高高的,有时索性把鼻头放进嘴里轻轻地含着。

    鱼在水中静止不动,就表示它已经入梦。有些鱼在入睡前躲进石隙、泥洞之中,以确保安全、睡得更加香甜。

    狗睡觉时总是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这是因为声音在地里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得多,以耳贴地便于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稍有动静.沉睡的狗会立刻惊醒。

    刺猬身上的刺,是防范敌人的好武器。刺猬在睡觉时,将身子缩得像个圆绒线球.只露出一点儿鼻子在外透气,身上的尖刺一根根直竖着,这样,一般的动物就不敢轻易来惹它了。

    1短文介绍了几种动物睡觉的样子,在文中找出它们的名字并用“   ”画出来。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换成什么词语?写在括号里。

    索性——________   立刻——__________

    3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几种动物的睡相?看谁写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字句、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是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事写下来,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标点准确,书写工整。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