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义词我知道。
舒服——(_________) 强硬——(_________) 薄弱——(__________)
机敏——(_________) 复杂——(__________) 渺小——(__________)
2、词语会客室。补一补,再完成后面的习题。
人声(______)(______) (______)空(______)惯 肃然(_______)(______)
追(______)求(______) (______)独有(_______)烟(______)火(______)
(1)一切在科学领域卓有成效的人,都能从_____________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_____________。
(2)含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听了习主席的演讲,大家对他_____________。
3、写出反义词
挺进—________ 漆黑—________ 沉寂—________
短暂—________ 暴露—________ 浓密—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围棋起源于____,古代人们把下围棋叫做“弈”,因此学习下围棋就叫做“___”。《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一篇____故事。文章叙述了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____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______。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以后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加优秀。”老师常常这样鼓励我们。
2.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要改变它,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3】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
【2】品读《十五夜望月》一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话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明点望月,而且推已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中国的牛
小思
对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田间小道上走。不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小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越走越近,我们已开始担心,这下恐怕难免踩到稻田里,弄一脚泥水。正在踌躇,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从我们身边走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着头一步又一步……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搬运,或者拉车。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尽付狂暴的斗争。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沉实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下中国的牛“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分钟演讲
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致悼。
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③为此,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言词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前台阶上发表了一次十分简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⑤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只留下了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反义词。
罕见——( ) 聚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②节中“这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中“你们却为他降半旗”的“他”指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的“她”指____________。
(4)第⑤节中“他说完转身就走”的“他”指____________。
5.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周恩来下半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老师(节选)
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牵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1.70米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1】王老师之所以令作者“终身难忘”,主要是因为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牵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说说此时“我”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子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谨慎。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⑪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⑫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脚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人竟然是个盲人。
【1】写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熙熙攘攘(形容人多) _______________
有条不紊(形容有条理,一点不乱)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
①炒鱿鱼:_______________ ②泡汤:_______________
【3】“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这句话既是一个比喻句,又是一个_______句,句子中__________用来比喻黑暗,从无情的、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又把“黑暗”人格化了。写出了当时_____________的气氛。
【4】短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这两处描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片段,完成练习。
发疯的茶会(节选)
爱丽丝有气无力地叹了一声。“我觉得你可以把时间用在更好的事情上,”她说,而不要把它浪费在问一些没有谜底的谜语上。”
“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时间很熟悉的话,”那位制帽匠说,“你就不会说什么把’它’浪费了。该说'他”才是。”
“我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爱丽丝说。
“你当然不知道啦!”那位制帽匠说着,轻蔑地把头一甩,“我敢说你甚至从来都不曾跟时间谈过话!”
“也许是吧,”爱丽丝小心翼翼地说,“但是我知道我学音乐的时候不得不打拍子。(注释:上一段中“时间”的原文是time;这里说“打拍子”的原文是 beat time,而照这俩个词的字面意思,可以说是“打时间”。作者在此处巧妙地做了文字游戏)。
“啊,原来如此!”那位制帽匠说,他不会忍受拍打的。瞧,你只要跟他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就会在时钟上做几乎你所喜欢的任何事情。比如说,假定现在是上午九点钟,正式要开始上课的时间,那你只要对时间悄声暗示一下,只一眨眼工夫,时针就会转动!转到一点半,午饭的时间到啦!”
“我就是希望如此呀。”三月里的野兔压低声音对自己说。
“当然啦,那是棒极了,”爱丽丝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这样的话一一你知道,我肚子却不饿,不想吃午饭呢。”
“开头,也许如此,”那位制帽匠说,“不过,你可以把时间停留在一点半,你喜欢停多久便停多久。”
【1】请将下面的词语与词语解释连一连。
有气无力 轻视,不放在眼里。
轻蔑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若有所思 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2】读文段,你觉得制帽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A.做慢无礼 B.小心谨慎 C.怪诞疯癲 D.斤斤计较
【3】制帽匠说,时间可以听从我们的希望而变化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爱丽丝说:“不过,这样的话一一你知道,我肚子却不饿,不想吃午饭呢。”你觉得如果时间能够听从我们的安排的话,是否是一件好事情呢?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闻述理由。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木塔
在甘肃张掖(yè)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一千两百多年了。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可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木塔就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塔的外形是一座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塔高三十ー米,共分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二百多年来,( )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 )木塔仍旧安然矗立,没有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
近年来,前来参观的外宾更多了,木塔的宏伟壮丽,让他们赞叹不已。宏伟壮丽的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我国代劳动人民宣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1】给第5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波斯使臣(________)
①派遺;支使。 ②使用。 ③奉使命办事的人。
(2)享有盛名(________)
①盛大;隆重。 ②强烈;旺盛。 ③兴盛;繁盛。
【3】从文章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木塔 ( )的木塔
( )的木塔
【4】细读短文后填空。
(1)点明短文中心的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
(2)“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这句话说明了木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谈谈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18、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也有遗憾……许多事的发生出乎我们的意料,却带给我们思考,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记叙一件你亲身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要求选材真实,有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