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史书记载,某种工具在农村郁郁葱葱的山水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田园春色图。“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形容的生产工具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
2、对于活字印刷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 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作者旨在说明活字印刷术
A.不能提高印刷效率 B.在大量印刷时可大大提高效率
C.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D.制作过程十分简单
3、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4、下列明清时期对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C.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5、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知人善用
6、中国的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其中出现在宋朝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A.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B.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 均田免赋
D. 等贵贱,均贫富
8、“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蕃坊
C.市舶司
D.宣政院
9、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辽的统治者
B.西夏的统治者
C.吐蕃的统治者
D.金的统治者
10、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在哪里?
A.北京 B.南京 C.开封 D.洛阳
11、《明太祖实录》记载:“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之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分割宰相权力,分化事权
C.废丞相,设三司
D.设立了南书房
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风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研究以下选项中的
A. 礼乐文明的建立
B. 科举制度的沿革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农牧文化的交融
13、如图所示是唐朝人民创制的新式生产工具,有诗句描述它“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该工具的主要功能和动力是
A.播种、人力 B.施肥、水力 C.灌溉、人力 D.灌溉、水力
14、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5、下列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A.纸币
B.和同开珎
C.开元通宝
D.刀形币
16、流行用语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流行用语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17、仔细观察下列航海路线图,在这条航线上进行航海活动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
18、如图是反映了隋朝重大历史事件,②相关事件是
A.定都长安
B.统一全国
C.开凿运河
D.开创科举制
19、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最大的功绩是( )
A.完成蒙古统一大业 B.建立元朝 C.设立锦衣卫 D.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20、“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该艺术形式被誉为我国的“国剧”,它是
A. 昆曲
B. 诗词
C. 京剧
D. 元曲
21、北宋时泥活字的发明者是 。
22、隋炀帝时,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3、某校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工程有关(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24、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25、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_。
26、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7、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8、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9、由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拥戴为________。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0、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史称“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列举题:
(1)请列出明朝两部著名的科技著作。
(2)请列举明朝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3)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列举明朝对外交往的两例事件。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的两种新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这两种工具的使用分别有好处?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种选官制度有何益处(说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他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唐朝对外关系体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