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定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

    1.亲身下河知深浅,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3.日日行,______;常常做,______

    4.种瓜得瓜,____________

    5.隔着门缝瞧人——____________

  • 2、 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写一写。

    嘎嘎叫  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

  • 4、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______

    A、宋代一位著名的状元。

    B、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

    C、官至丞相。

    D、著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 8、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童年(节选)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__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高得出奇,震耳欲聋的。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__ , 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两篇节选的小说描写的都是俄罗斯底层孩子的童年生活。《凡卡》的作者__________与法国的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A.欧·亨利 B.高尔基 C.莫泊桑 D.马克·吐温

    【2】节选的小说写的是两个不同少年,却有着相似的童年,请你细细阅读选段,用阅读思维图,概括他们的苦难童年的生活细节,完成内容的梳理。

    不一样的少年,不一样的苦难

    (1)凡卡流落在城市鞋铺的遭遇____________被伙计捉弄 ______________

    (2)“我”寄住外祖父家的境遇、父亲死后寄人篱下,母亲忍气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细读两个小说片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凡卡》中的“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童年》是自传体小说,小说里的“我”其实就是高尔基。______

    (2)两个片段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不同是:凡卡用书信的形式自述悲惨的生活,而《童年》却多以旁观者叙述的口吻,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出外祖父一家充满仇恨的家庭生活现状。____

    (3)《凡卡》一文中的鞋铺老板和《童年》这个选段中的外祖父非常相似,都一样残暴,不近人情。_____

    (4)“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读这句时,为读出凡卡内心的委屈痛苦,语速要快点,语调要激昂一点。_______

    (5)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节选的这段话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_______

    【4】《童年》第三自然段丢失了不少人物神情举止的细节刻画,依文义顺序是_________

    ①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②附身向前 ③背冲着大家 ④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5】《童年》节选的第三自然段中没有这些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小小辩论会,我是巧辩手。

    班上要开展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探究活动。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为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一个探究主题。例子:手机对人们的影响。

    小组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开一场辩论会。请你为本次探究主题进行辩论写出正反方的观点。

    正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看正在睡午觉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也许是入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所料想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在大声地斥责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跟我说,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地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オ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写到了李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选一选。

    A: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B:为了安慰小女孩,减轻她的恐惧和愧疚感。

    第一次: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

    【4】在你心目中,文中的这位女教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女孩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就要和老师分别了,你想对辛勤教育你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孙悟空巧取芭蕉扇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________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环,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魔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了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叫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上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你还知道其他三部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今上门纳命中的纳命________的意思;这行者全不认真中的认真______________的意思。

    3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________发心头中的横线上,应填入________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悟空称呼罗刹嫂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引文孙悟空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去找罗刹,根据你所阅读的本书内容,孙悟空此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6表明罗刹听见孙悟空三个字就发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耐心解释之后,罗刹又以_________  

    为理由责怪孙悟空,孙悟空还是耐心解释,说明罗刹这条理由不成立;这时罗刹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无理要求。

    7孙悟空此行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二次借扇,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悟空使诈,____________________,骗得真扇。

  • 14、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在休息。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的意思是( )

    A.风光景物

    B.情景。

    C.看样子,表示推测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具体介绍了除夕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从“味”的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请你从“声”的角度,用一两句话描写你家乡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难忘的时刻、事情,它们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感受,如,新冠疫情改变了生活,比赛提升了我们,告别令我们不舍……以“这件事,令我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完成习作时,先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如“开心”“失落”“伤心”等,注意做到语句通顺,思路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